招标采购工作的风险点是:
一、思想道德风险: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理想信念动摇,可能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移或扭曲。
2、法律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淡漠,可能引发个人不廉洁等违法违规问题。
二、岗位职责风险:
1、在采购预算、结算过程中,可能采取多预算少结算方式获取不正当利益。
2、未经批准,安排人情接待或提高接待标准,导致接待费用失控,可能获取不正当利益。
扩展资料:
以采购地区分类-采购可分为国内采购(简称内购)与国外采购(简称外购)。所谓外购系指向国外之供货商或外国供货商在本国境内之代理商进行采购之行为。所谓内购系指向国内厂商进行采购行为。一般来说物料之采购以内购较为方便与经济。采购方式有下列方法:
(一)公开采购(Open Purchasing)
系指采购行为公开化;而秘密采购(Secret Purchasing)系指采购行为在秘密中进行着。大量采购系指采购数量多之采购行为;而零星采购系指采购数量零星化之采购行为。
特殊采购(Special Purchasing)指采项目特殊,采购人员事先必须花很多时间从事采购情报搜集之采购行为。如采购特殊规格特种用途之机器;普通采购(Ordinary Purchasing)系指采购项目极为普通之采购行为。
(二)正常性采购(Normal Purchasing)
系指采购行为正常化而不带投机性;而投机性采购(Speculative Purchasing)系指物料价格低廉时大量买进以期涨价时转手图利之采购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招标采购
根据火标网小编经验整理了以下几个风险特点
1、风险的客观性与必然性。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无论是自然界的风暴、地震、滑坡灾害还是与人们活动紧密相关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案不当造成的风险损失,都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它们的存在与发生,就总体而言是一种必然现象。因自然界的物体运动以及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表明项目风险的发生也是客观必然的。
2、工程项目风险的多样性。即在一个工程项目中有许多种类的风险存在,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自然风险、合同风险、合作者风险等。这些风险之间有复杂的内在联系。
3、工程项目风险在整个项目生命期中都存在,而不仅在实施阶段。
4、工程项目风险影响的全局性。风险影响常常不是局部的、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个方面,而是全局性的。
5、工程项目风险有一定的规律性。工程项目的环境的变化、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风险的发生和影响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是可以预测的。
招标采购工作的风险点是:
一、思想道德风险: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理想信念动摇,可能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移或扭曲。2、法律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淡漠,可能引发个人不廉洁等违法违规问题。
二、岗位职责风险:
1、在采购预算、结算过程中,可能采取多预算少结算方式获取不正当利益。
2、未经批准,安排人情接待或提高接待标准,导致接待费用失控,可能获取不正当利益。
三、外部环境风险:
1、与同业同职级人员比较,收入差距较大,心理不平衡,对思想道德产生消极影响,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2、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潜规则”认识不到位,把“潜规则”做为礼尚往来,不能从反腐倡廉高度认识“潜规则”的危害,对思想道德产生消极影响,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3、在与服务对象或工作对象交往中,不能排除各类干扰和抵制各种诱惑,可能出现交友不慎、行为失范、道德失准甚至违规违纪等行为。
对招标人来说风险是招标部成功或者中标单位不符合工程建设要求;对投标人来说风险是报价没有考虑周到致使过低没有利润,
从实务研究角度,目前建筑市场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着较为严峻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影响着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有序进行与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承包商信用风险问题不仅影响着招投标活动的规范有序进行,还为后续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如一些承包商提供虚假工程业绩、企业资质、财务报表,或者采取围标、串标等方式导致废标、流标,影响招标进程与招标成本;即便最终中标,在缺乏相应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实力以及财务实力的情况下,承包商的施工合同履约也存在财务、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直接影响着建设工期、质量与施工安全生产。
另一方面,不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制约着建筑市场合理竞争,不利于有效调动建筑市场资源配置。在低价中标原则下,大量企业综合实力不强的承包商通过不合理价格竞争、不规范市场竞争(围标、串标)进入业务市场,以“劣币”驱逐“良币”。综合企业实力强的诚信承包商反而不敌劣质承包商的价格战,令建筑市场资源配置失衡,违背建筑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原则。
因此,如何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建立完善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应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1、信用风险特征,信用风险管理服务现状
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造成承包商信用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风险、信息风险、商业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等等。这些风险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着承包商整体信用风险。
一般来说,承包商信用风险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风险概率小,事故损失大。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处于明显的买方市场,发包方长期占据有利市场地位,承包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通常不会违约。但考虑到工程建设的特殊性,较长的建设周期、较大的资金投入、较多的风险环节,一旦承包商违约即会对业主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
信息不对称,风险识别难。建筑市场各活动主体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发包方缺乏有效的信息途径了解承包商企业综合实力,难以对承包商信用风险作出准确评估。在招投标活动中,承包商可能通过虚报工程业绩、提供虚假企业资质、财务报表等方式最终中标。
这客观上要求,在招投标活动中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机制,将信用评价、评级作为评标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但从实务发展来看,目前国内的评标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标与商务标两部分:
1
技术标内容包括: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即施工进度计划等全部施工组织内容,用以评价投标人的技术实力和经验。
2
商务标内容包括:企业资质、营业执照、工程业绩、安全生产许可、财务状况等文件,用以评价投标人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资格。
从技术标与商务标的内容方面来看,涉及承包商信用风险评价的评标内容,主要即为商务标中的财务状况一项。
一方面,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风险评估活动,既要从宏观层面考量行业的各项发展因素,如成本、价格、科技改进、政府监管等对承包商企业带来的影响;又要从企业经营管理层面综合评估其实力与履约风险,如财务情况、管理策略、企业结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法务纠纷、过往业绩等对合同履约的影响。财务状况仅为综合风险评估中的一项,以此为承包商信用风险评价的全部依据并不客观。
另一方面,为保证评标活动的客观公正,最大限度减少来自外界的干扰,大部分项目评标工作都在当天内完成,即意味评标专家的工作时间十分有限。在较短的时间内,专家需要同时对技术标、商务标进行考评,难以通过一份财务报表准确评估投标人信用风险。同时,长期以来,国内评标活动已形成主要考量投标人企业资质、工程业绩、施工组织的评标思维惯性,对于投标人信用风险管理重视不足。
因此,目前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较为缺乏完善、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机制,亟需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推动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招投标信用风险管理服务。
2、信用风险管理服务,政府主导VS市场化发展
从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发展来看,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处于政府与中央银行发展模式,信用法规设立、信用信息收集、信用风险评价、信用管理机制运用等,主要由政府机构主导。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机构一方面承担着较重的信用建设成本与信用管理精力,无论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的开发建设,还是信用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加工,都由政府机构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在信息数据收集、信用风险评估、信用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更深层次的利用信用风险数据,建立与发挥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作用。具体到招投标信用风险管理领域:
1
在信用数据收集方面,企业资质标准、工程业绩、财务报表、是否存在各类不良市场行为记录,仅为企业信用风险因素的一部分,且数据真实性可能存伪,信用信息收集存在局限性;
2
在信用风险评估方面,受时间、专家资质能力、信用信息依据等因素限制,信用风险评估难以进一步深入挖掘企业信用风险可能;
3
在信用管理服务方面,缺乏有效市场竞争,招投标信用风险管理服务发展缓慢。
市场化信用管理机制的优势在于,企业信用风险评级、评级将作为商品,以有偿服务形式出现。相应组织机构为了盈利,将投入大量成本与精力专注提高“商品价值与服务”,包括更全面的信用风险数据收集、更深层次的信用风险评估、更完善的信用风险服务等,为评标活动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依据。尤其在市场竞争机制下,这种商品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将充分调动市场资源,有效发挥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在招投标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当然,从市场发展来看,目前市场化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发展速度仍较缓慢,但从政策动向来看,十八大后,国务院明确将招标投标领域列入信用建设的重点领域。《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若干意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两份重要文件内容,都提出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将作为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定标和合同签订的信用报告重要依据。这些政策文件为市场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形成着重要的发展依据,也指明了招投标活动信用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方向。
工程建设活动,是一项由多个市场活动主体共同参与,存在较高主体信用风险的行业活动。在招投标活动中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承包商信用风险管理服务,能够为招投标活动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依据,有利于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合理调动市场资源配置,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建筑业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