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评价(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的研究,既是教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教育评价的重点。教学活动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所以教学评价应该分成“评教”与“评学”两大块。从教育的理念出发,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应该是二维的,一个维度是教师的教;一个维度是学生的学。但事实上,对于学生“学”的评价,长期以来通过各种方式,诸如考试、测验等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评价理论和方法。但对于教师“教”的评价,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一些传统评价观念的束缚,而缺乏相应的研究。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如何使教师的“教”既成为促进“学”的必要条件,又成为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途径,是教学科学领域目前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教师教学评价进展,并结合现代教学评价的理念,努力揭示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它存在于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之中。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教育过程,自然离不开对其实施的各环节及其结果和目标实现程度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过程就是教育评价。
1.教师教学评价的理念
1.1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以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间彼此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教师积极参与、双向互动的教学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教师能及时纠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发扬自身的优点,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它可使教师通过内心的体验,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促进教学活动。
1.2多元评价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元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实质是全面真实地评价对象的潜能、学业成就,以提供教学改进的信息,促进教学双方的发展。Campbell(1996)曾概括这种评价方式的5项基本原则:①评价是多角度的;②评价关注不同阶段的成长;③评价要反映教学信息;④正式与非正式评价同等重要;⑤评价是主动的自我评价。
1.3多极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的标准是一定时期人们对教学价值认识的反映。当传统的教学评价把评价功能确定在“选拔”功能上,与之相应的评价标准就是以知识掌握程度作为选拔的标准。同时,为了能够有效地预测和控制教育教学活动,往往把评价的对象之一—教师的教学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或常模之下,用评价者认为的统一的价值观要求教师教学,从而使得教师教学的个性差异必然被抹煞。
古巴和林肯(Egong Guba & Yvonna Session Lincoln),作为新的评价理论的倡导者,明确指出:价值是多元的,标准也是多元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元的,而评价的关键是对评价中存在的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差异进行协调。教学评价在这之后出现的价值多元化趋势表明,评价标准的确立不再依赖于某一团体或阶层的价值观,而是要在教学评价有关各方的交往互动中,在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中融通寻求教学各方都能接受的多元性标准。当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如何促进每一个教师个体全面发展的时候,教师个体的多样化教学必然需要标准的多元化。
2.传统教师教学评价所存在的问题
2.1评价功能扭曲
教师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过程,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用来辅助教学的;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并促进教师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教师的表现;评价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激发教师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教师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但是,早期的教学评价理沦多偏重于对教学结果的检测,如泰勒模式就是衡量教学活动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因此在很多时候,教学评价只能起着各种意义的对教学效绩分类划分的作用,由此形成了“为评价而教学”的局面,不但评价的初始意义消失殆尽,还造成了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关系的紧张对立。
2.2评价效度不高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在评价中采用“科学方法”,从而造成对背景因素重视不够、评价过程缺乏灵活性以及定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早期教学评价的发展以科学所崇尚的客观、量化为标志,在方法论上倾向于“实证一量化”。例如桑代克、泰勒等测量运动的专家强调使用量化资料和数学技术,强调科学实证的方法在教学评价领域的运用。然而,对教学而言,“实证一量化”的方法论把复杂的教学现象简化了,会使效度减低。大力支持量化而忽略了质的分析,不仅无法从本质上保证评价的客观性,而且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的、最根本、最真实的内容。例如:评价者只管教师“在教学中出了什么问题”,却不管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等等。
2.3评价效益低下
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评价关注评价对象的整体评价,即不仅要关注学习者自身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也要关注影响学习者发展的各种因素,并用未来的眼光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以引导教育教学按照可持续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健康运行。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往往只局限于一些显性行为的评价,而对教师工作的其它方面及其隐性行为(如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师的示范和表率作用等等)几乎不予涉及,难以将课堂生活中师生间的交往关系、精神和情感方面变化的真实情形揭示出来,也难以揭示教学中影响个体思维和行动方式的复杂因素。而且传统的教学评价抹杀了个体对于事物的不同认识,否定了文化的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评价活动导向功能的发挥。评价指标在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同时,也把教师的课堂行动事先限定在特定的框架之中,结果是教师会过多地关注评价的要素特别是教学目标的实现,阻碍了教师因现实情境而无法采取的教学处理方式,使得本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走向呆板。这样的评价难以在较大程度上得到评价对象的认同,也难以对评价对象改进教学行为有所触动。
3.现代教师教学评价展望
教学评价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发展。随着人本主义思潮和“第四代评价理论”的兴起,现代教师教学评价呈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特点:教学评价价值取向、主体、方法多元化。评价活动中人们的价值标准是多元的,除对真理的追求外,还应注意价值方面—特别是道德义务方面的追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是在选配参评人员上注意相关性,注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选配参评人员。评价方法多样化,就是采用现代化评价手段,在收集评价信息方面,利用录音、摄像、照相、网络等手段,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广泛收集、分析信息;评价模式由评议判断到互动建构。第四代评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共同构建”。这一思想把评价者看作是所有参与评价活动的人们,特别是评价者与其对象双方交互作用、共同建构统一观点的过程。实际上,“共同构建”评价理论,是提倡一种民主合作的评价,这种评价的外在形式是协商、对话,内在机制是情感交流和思想的沟通,目的是达到共同认定某些对策,并积极付诸实施。这是对评价认识的一个新突破,不仅评价对象从传统的客体变成了评价活动的主体,还使评价双方从对立走向合作。
教师评价:鉴定分等、奖优罚劣
1 看看学生的成绩。2 学生是否喜欢上该老师的课。3教师本身对教学是否热爱,是否有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