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率表------------
序号 塑料名称 代号 收缩率
1 丙稀腈、丁二稀、苯乙烯 ABS 0.3~0.8
2 氨基树脂 AF
3 氯化聚醚 CP 0.5
4 环氧树脂 EP
5 聚三氟氯乙烯 F3
6 聚四氟乙烯 F4
7 聚四氟乙烯 增强 F4+20%GF
8 聚全氟乙丙烯 F46
9 高密度聚乙烯 (孖力士) HDPE 2~5.0
10 高抗冲聚苯乙烯 (不脆胶) HIPS 0.2~0.6
11 硬质聚氯乙烯 HPVC 0.6~1.0
12 液晶聚合物 LCP 0.006
13 低密度聚乙烯 LDPE 1.5~5.0
14 改性聚苯醚 MPPO
15 聚酰胺6 PA6 0.6~1.4
16 聚酰胺6 增强 PA6+30%GF 0.3~0.7
17 聚酰胺66 PA66 0.8~1.5
18 聚酰胺66 增强 PA66+30%GF 0.2~0.8
19 聚芳砜 PASF 0.8
20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0.44
21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增强 PBT+30%GF 0.2
22 聚碳酸脂 (防弹胶) PC 0.5
23 聚碳酸脂 增强 PC+30%GF 0.2
25 聚醚醚酮 PEEK
26 聚醚酮 PEK
27 聚醚酮酮 PEKK
28 聚醚砜 PES 0.6
29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1.8
30 (涤纶(的确凉)) PET+30%GF 0.2~0.9
31 酚醛塑料 (电木粉) PF
32 聚酰亚胺 PI 0.75
33 聚甲基丙烯酸酯 (亚加力) PMMA 0.2~0.8
34 聚甲醛 共聚 (赛钢) 共聚POM 1.5~3.5
35 聚甲醛 共聚 增强 共聚POM+25%GF
36 聚甲醛 均聚 均聚POM 1.5~3
37 聚丙烯 (百折胶) PP 1~2.5
38 聚丙烯 增强 PP+30%GF 0.4~0.8
39 聚苯醚 PPO 0.7
40 聚苯硫醚 增强 PPS+40%GF <0.12
41 聚苯乙烯 (硬胶) PS 0.4~0.7
42 聚砜 PSF 0.6
43 聚氨酯 PU
44 软质聚氯乙烯 SPVC 1.5~2.5
4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MWPE 2~3
塑料收缩率及其影响因素
热塑性塑料的特性是在加热后膨胀,冷却后收缩,当然加压以后体积也将缩小。 在注塑成
形过程中,首先将熔融塑料注射入模具型腔内,充填结束后熔料冷却固化,从模具中取出塑件时
即出现收缩,此收缩称为成形收缩。塑件从模具取出到稳定这一段时间内,尺寸仍会出现微小的
变化,一种变化是继续收缩,此收缩称为后收缩。另一种变化是某些吸湿性塑料因吸湿而出现膨
胀。例如尼龙610含水量为3%时,尺寸增加量为2%;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的含水量为40%
时尺寸增加量为0.3%。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成形收缩。 目前确定各种塑料收缩率(成形收缩
+后收缩)的方法,一般都推荐德国国家标准中DIN16901的规定。即以23℃±0.1℃时模具型
腔尺寸与成形后放置24小时,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50±5%条件下测量出的相应塑件尺
寸之差算出。
收缩率S由下式表示: S={(D-M)/D}×100%(1)
其中:S-收缩率; D-模具尺寸; M-塑件尺寸。
如果按已知塑件尺寸和材料收缩率计算模具型腔则为 D=M/(1-S) 在模具设计中为了简化
计算,一般使用下式求模具尺寸:
D=M+MS(2)
如果需实施较为精确的计算,则应用下式: D=M+MS+MS2(3)
但在确定收缩率时,由於实际的收缩率要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也只能使用近似值,因而用式(2)
计算型腔尺寸也基本上满足要求。在制造模具时,型腔则按照下偏差加工,型芯则按上偏差加工,
便於必要时可作适当的修整。
难於精确确定收缩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各种塑料的收缩率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一个范围。
因为不同工厂生产的同种材料的收缩率不相同,即使是一个工厂生产的不同批号同种材料的收缩
率也不一样。因而各厂只能为用户提供该厂所生产塑料的收缩率范围。其次,在成形过程中的实
际收缩率还受到塑件形状,模具结构和成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热塑性塑料的特性是在加热后膨胀,冷却后收缩,当然加压以后体积也将缩小。
2.在注塑成 形过程中,首先将熔融塑料注射入模具型腔内,充填结束后熔料冷却固化,从模具中取出塑件时 即出现收缩,此收缩称为成形收缩。塑件从模具取出到稳定这一段时间内,尺寸仍会出现微小的 变化,一种变化是继续收缩,此收缩称为后收缩。另一种变化是某些吸湿性塑料因吸湿而出现膨胀。
3.610含水量为3%时,尺寸增加量为2%;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的含水量为40% 时尺寸增加量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