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探索之路,引发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成就,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党和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团结奋斗的历史,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从来都是一元的,不能多元化。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权机构等,都是在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我国,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称。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样系统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指导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社会思想领域仍然存在着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各种挑战。
从历史和现实看,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思想体系和基本原理,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作用。现实中,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有人把西方制度模式说成是“普世价值”,主张用“普世价值”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实质和要害,就是主张全盘西化,主张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二,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根本否定我国的改革**,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明,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拿书本教条来评判党和人民生机勃勃的历史创造活动,不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大敌,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
当今思想界,还有大量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学说。在国内,思想理论领域学派纷呈、热点频现;国际上,经济、政治、文化、环保等领域都活跃着形形**的思潮,宗教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仍然广泛而深刻。我们不能把不符合甚至违背马克思主义的东西统统归于反马克思主义,那样只会四面树敌、孤立自己。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同各种思想理论的相互激荡和斗争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的历史。对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要斗争;对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既要斗争,也要尊重、包容、借鉴、吸收。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思想观念越是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越是思潮纷涌,就越是需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从而凝聚起建设国家的伟大力量。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