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说的不是很全面。
首先,许攸这个人毛病很多,最重要的是他好利,当官他贪污,主公(袁绍)不采纳他意见,他就给袁绍卖了,所以这种人留着也是个隐患。
第二,许攸仗着跟曹操是发小,提起曹操各种不敬,还老说自己功劳大,搞的大家很不爽。
第三,许攸不光对曹操不敬,还看不起其他将士谋臣,大家都想宰了他。
结论就是,曹操留着许攸既没用又招人恨,所以给他弄死了。
。《三国志·崔琰传》说:“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裴松之注引《魏略》,对许攸如何“不虔”于曹操有具体记载。《魏略》说,许攸自幼与曹操十分要好,官渡之战中,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后,建议曹操偷袭乌巢,使草草大获全胜。后曹操夺取冀州,亦有许攸之功。许攸因此居功自傲,乃至得意忘形,对曹操经常口出戏言,甚至称呼曹操小名,在正式场合亦不知收敛。在一次聚会上,许攸对曹操说:“阿瞒,你没有我,不会得到冀州。”曹操一听哈哈大笑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非常不高兴,以为许攸无礼太甚。后来,许攸率随从出邺城东门,有得意对左右从人说:“他们曹家没有我,不可能出入此门。”此话传到曹操耳中,终于忍无可忍,下令杀死许攸。 可见,许攸之死与许褚毫无干系,《三国演义》说许褚怒杀许攸,曹操责备许褚,并非历史事实。其实,尽管许攸为人傲慢,但他身为谋士,绝不会无端向一武将挑衅,以至与许褚发生冲突;而许褚尽管是曹操手下爱将,但他也绝无胆量擅杀曹操的谋士。故许褚杀许攸在情理上也是难以说得通的。 一部《三国演义》,以拥刘反曹为主线,对曹操的负面,极尽描写渲染之能事,对反映曹操狡诈残暴的野史传闻一概收采,为什么却将正史明确记载的曹操杀许攸事曲为改写,假手许褚,为曹操讳呢?也许在罗贯中看来,许攸张狂得的确有些过分,所以先写许攸对曹操无礼,使“众将闻言,俱怀不平”,继写许攸终因狂傲,死于许褚剑下。即许攸可杀。既然许攸可杀,那么就不一定非让曹操来杀他,写许褚杀许攸更具戏剧性。 曹操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多面体人物,例如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伟人,但难言是君子;他是一个十足的英雄,但有时也会要无赖。对待人才问题也是一样,他爱才如命,最善于招降纳叛,但如果有水恃才傲物,对自己不尊敬,那不论其有多大的能耐,有多大的功劳,他也觉不容忍,格杀勿论。曹操杀许攸就是一个例子。
其实是自作聪明的、耍小聪明的、比曹操聪明的都让曹操给弄死了。比如杨修、荀彧、荀攸。除非你会体察上意、内敛、不功高震主、还得和曹操一条心篡汉。比如郭嘉、贾诩
演义中是: 许攸年轻时与袁绍、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均不被听从,深感不满。官渡之战之际,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结果大获全胜。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有功劳,但许攸傲慢无礼,口无遮拦,最终触怒曹操,被杀。
许攸是个狂士,敢于直接称呼老曹为阿瞒,在帮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心理上产生不平衡心态,也许觉得有愧于故主袁绍吧,所以大方狂言,并且故意得罪许褚,被许褚所杀,曹操也没表示遗憾,分析起来,许攸很有可能自寻死路。
1、许攸居功自傲,醉酒而骂曹操
2、许攸背叛故主而投曹操曹操恐其背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