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完善自我作文

关注课堂,完善自我作文
2025-02-24 13:16:2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呈现“少作为”和“低成效”的状态: 1、作文训练的不够重视。 教师重阅读,轻写作。除了学校规定的每学期6—7篇大作文之外,教师不再对此投入时间和精力。理由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投入不成正比,与其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将精力主要放在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上。 2、作文训练的无序性。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不太关注学生身处何年段,不太关注学生以往的“学得”和“习得”,在课前随意挑选个作文题目,放手让学生做,然后每次念几篇较好的文章作为评讲的对象。他们认为指导作文没有头绪,而写出好作文主要是靠学生的灵感和悟性。 3、作文训练的事倍功半。 教师对写作有一定量的训练,随笔每周,大作文定期,而教师兢兢业业地对字、词、句精批细改,教师整日埋于习作堆中,学生的习作有时不能即时反馈,学生写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文章再拿来讲评,教师是情绪激昂,而学生早已是情绪全无。 在这些教学状态下,多数学生面对作文提不起兴趣,在过程中缺少成功感的获得,他们认为写出好作文与自己无缘,这只属于班中永远的几个精英。 而《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条更强调了语言潜能开发的重要性,而作文教学所承担的重任责无旁贷,同时《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提高,实现《新课标》课程定位中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我们必须反思以往的作文教学,尝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作文教学的“有效” 从《新课标》而言,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有效实现学生进步和长远发展的教学活动。 从实践影响而言,它是基于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所谓效率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花最少的时间,取得质量高,令人满意的最大效果。所谓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决定某些可控制因素应该如何取值,才能使所选定的目标达到优化。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意思。他认为,这个标准有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资消耗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有效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支出,精力支出的条件下让作文水平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相应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并能在作文训练中不仅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江绍伦认为:“由于教学是一个人际关系的过程,教师在这过程中传递情感、知觉、技能、观念以及处理各种抽象关系的方法,所以,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为了使交往富有成效,必须对合适情境中的合适的人使用合适的字眼”,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动力活动,它的有效性取决于作为教师所承担角色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成就的目标和学校组织的性质等方面的判断。教师一定要根据以上几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条件。 三、实施作文教学“有效”的途径 有效作文教学的展开关键看教师,教师必须在与学生的有效交往中完成自己的任务判断:以下我着重谈我在作文教学中对有效教学的任务选择————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的有效;教学评价的有效。 1、教学目标的有效------作文教学呈现有序性 如今有些教师着重于学生的原生态的写作,他们放手让学生写,让学生到活生生的生活中去汲取作文养料,这值得我们借鉴,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因为我们的生活与作文训练不可能同步进行。散漫而不可捉摸的生活,给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造成随意性。另外,从我从教学校的学情来看,学生对于“怎么写”的困惑比“写什么”更大。所以,我认为,有效的作文教学必须呈现系统、有序的教学。 那么,如何呈现有序呢?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从作文能力的培养着手,将这个有序细分为:观察能力(积累素材能力)的培养——构思能力(审题布局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评价能力(自我完善修改能力)的培养。还有的教师从文体的角度来形成有序:记叙文能力的培养——说明文能力的培养——议论文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序无定法,而这个序的确定一定要针对你所面对的学生已有的学习状况而定。比如我接手高二年级以后,发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方面已有章法,而对议论文的写作认识模糊,写出的文章会出现“非驴非马”的不知是什么文体的作文。于是我就将高二作文教学目标定在“能写规范的议论文”。为了完成这个总目标,我再细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l 学习“证明观点型”的议论文写作:比如《开卷有益》、《要慎独》------而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又要分几步:学习布局文章结构;学习组织材料论证观点;学习利用材料评析观点。 在整个议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中,这几步如地基一般尤为重要,而每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几节课循序渐进地来组织教学。本着这个序,在教学中学生只要是能够完成每次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目标就算达标。这样抓住关键点,一次作文训练解决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目标明确,练有所得。 l 学习“选择自己观点并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比如《知足者常乐》和《知足者不常乐》;《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 l 学习“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比如针对一则新闻或一个寓言故事自己确定观点并展开论证------ l 学习“论证比喻性论点”的议论文写作:比如《剪枝却为树成材》------ l 学习“关系类题目的写作”:比如《付出与索取》、《幸福和忧患》、《一步与一生》

回答2:

人是生存于群体之中,而并非独自存在。对于自己,别人有不同的评论,而我们就要在他人的评价之中完善自我,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材料中的八哥在听过鸟笼的评价之后,根本不理睬。坚持自己固然没有错,但若是坚持错的方向呢?想过他人吗?鸟笼依然喜欢自己的歌喉吗?在夜莺面前,为何不学会聆听呢?或许听了之后会对自己也有所帮助,但八哥却没有,他依然唱响自己。我们应该借鉴八哥之事,学会思考,在别人的评价之后,或许的确应该听其有用之处,用来更好的完善自我,让自己在社会中不致淘汰。
自我表现的好坏,也就从别人的评价的高低中所得。一个人获得高度的称赞,像李小化/魏青刚等等,试想,他们为何为人们所钦佩,想到他们的名字,讲起他们的事迹,心中又有何感触?是的,是他在逆流中托起那对水中的母子,以致到死时依然是那个姿势;是他三进三出浪潮,救出落水的女青年。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被我们成赞?而那些没有得到大家一致好评的,我想也应该高兴,因为从中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弥补不足,用来更好的完善自己。所以,别人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从别人的评价中,分出自己的好与坏;从别人的评价中,挑选出他人评价的精华,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
而我们也应该如此,在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后,一定要深思而慎取,即使他人的评价有时是片面的,因为“旁观者清”。而千万别像八哥一样,唯我最真,唯我最美,因为“当局者迷”。别人的评价使
我们认清自己,使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更好的完善自己。
别人的评价就像警钟一样,时时刻刻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把别人的评价作为自我检测的标准,弥补缺点,从而进一步完善自我。
采纳哦~

回答3: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只有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才是别人处处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以前,我觉得自己的学习很好,心里就种下了骄傲的种子。加上老师经常表扬我,我就更加的骄傲,开始瞧不起别人,不尊重别人。    记得有一次,记不清是哪个同学了,他向我借笔。我抬头一看,是个学习很不好的同学。我便不耐烦地说:“一边去。学习那么不好,还向我借东西?不借!”可是,当我被别人瞧不起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有一次,我和几个同伴玩跳皮筋的游戏,我仅有一点没跳好,她们就让我败。她们败时,却强说不败,还说:“你管得着吗?如果不想跳我的皮筋就走开!”那时,我是多么的伤心。现在我才明白:我们人人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别人。从那以后,不管是什么人,我都和她们好,我也得到同学们的尊重。    同学们,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让我们一起学会尊重别人吧。    第二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宋燕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