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煤层的形态分为三类:层状煤层、似层状煤层、非层状煤层。
根据厚度,煤层可分为:
①薄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米以下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厚度3.5米以下的煤层。
②中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3.5米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厚度3.5~10米的煤层。
③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3.5米~8.0米以上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厚度10米以上的煤层。
④巨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大于8米的煤层。
按煤层的稳定性,即根据煤层厚度在井田范围内的变化幅度,煤层结构和煤质等因 素对生产影响的程度分为四类:
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在井田范围内均大于最低可采标 准,厚度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
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的变化,但在井田范围内大 部分可采,仅局部为不可采;
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大,在井田范围内经常出现煤层 的分叉、尖灭,增厚、变薄等现象,有相当面积的不可采区;
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 化极大,常呈鸡窝状的透镜体,井田范围内断断续续地分布,仅局部可采。
扩展资料:
煤做为燃料
煤用于炼焦,可以产生煤焦油及氨水。焦碳是用于炼铁的重要原料。煤焦油可提取多种工业用的重要化合物。很多人以为煤气是从煤制造出来的,但事实是煤气是从原油提炼出来的石脑油再加以提炼而成的。煤也可以直接汽化,生成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的混合物),直接用做清洁燃料。
煤,尤其是烟煤(任何挥发分较高的煤)直接作为燃料会冒出黑烟,浪费其中挥发分并造成大气污染,英国由于气候多雾,对污染尤其敏感,早在20世纪初即颁布法律禁止将原煤直接作为燃料,只能燃烧焦碳或半焦。
焦煤和焦炭利用
焦碳作为炼铁的重要原料,对生铁的质量有关键的作用,如果含硫和磷高,会严重降低生铁质量,灰分高会降低热值。因此用于炼焦的煤必须经过洗选,以降低其灰分和硫含量。炼出的焦碳必须选大块坚实的,不能在高炉中被压碎,以便可以通风。选出的碎焦只能做燃料,碎焦做燃料发热量大,不冒烟,是很好的燃料。
煤的气化
煤气化可用于产生合成气,这是一种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气体的混合物。通常合成气被用于燃烧于燃气轮机产生电力,但是,通过费托合成工艺,合成气的通用性也允许它被转换成运输燃料如汽油和柴油。煤气化联合费托技术被南非的萨索尔化学公司使用,从煤和天然气生产汽车用的燃料。
煤的液化
煤液化被用来从煤生产液体合成燃料: 甲烷,和石油化工产品。煤液化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直接液化意味着碳化和氢化。间接液化就是先把煤进行气化,生成水煤气,再合成乙烷、乙醇等燃料,也可以进一步合成燃油。
煤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阔的化石能资源,主要分为烟煤和无烟煤、次烟煤和褐煤等四类。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苏联加盟共和国(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 个国家共占29%,上述7国或地区的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在石油储量的63倍以上,世界上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煤炭的主要生产国。
煤炭分类表
根据国家科委推荐的《中国煤炭分类方案》,我国煤炭分为十大类,一般将瘦煤、焦煤、肥煤、气煤、弱粘结、不粘结、长焰煤等统称为烟煤;贫煤称为半无烟煤;挥发分大于40%的称为褐煤。
无烟煤可用于制造煤气或直接用作燃料,烟煤用于炼焦、配煤、动力锅炉和气化工业;褐煤一般用于气化、液化工业、动力锅炉等。
国标把煤分为三大类,即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共29个小类。无烟煤分为3个小类,数码为01、02、03,数码中的“0”表示无烟煤,个位数表示煤化程度,数字小表示煤化程度高。
烟煤分为12个煤炭类别,24个小类,数码中的十位数(1~4)表示煤化程度,数字小表示煤化程度高;个位数(1~6)表示粘结性,数字大表示粘结性强;褐煤分为2个小类,数码为51、52,数码中的“5”表示褐煤,个位数表示煤化程度,数字小表示煤化程度低。
在各类煤的数码编号中,十位数字代表挥发分的大小,如无烟煤的挥发分最小,十位数字为0,褐煤的挥发分最大,十位数字为5,烟煤的十位数字介于1~4之间,个位数字对烟煤类来说,是表征其粘结性或结焦性好坏。
如个位数字越大,表征其粘结性越强,如个位数字为6的烟煤类,都是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大于25mm的肥煤或气肥煤类,个位数为1的烟煤类,都是一些没有粘结性的煤,如贫煤、不粘煤和长烟煤。个位数字为2~5的烟煤,他们的粘结性随着数码的增大而增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煤层厚度
按煤层的厚度分为五类:
煤层厚度由 0.3~0.5 米为极薄煤层,
0.5~1.3 米为 2 薄煤层,
1.3~3.5 米为中厚煤层,
3.5~8.0 米为厚煤层,
大于8.0 米为特厚煤层。
拓展资料:
煤层厚度
煤层顶板与煤层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①总厚度:煤层顶板与煤层底板之间包括夹石层在内的煤层全部厚度;
②有益厚度:煤层顶板与煤层底板之间所有煤分层厚度的总和,不包括夹石层的厚度(Ⅰ+Ⅱ+Ⅲ+Ⅳ分层的总和);
③可采厚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可采厚度煤分层的总厚度(Ⅰ+Ⅱ+Ⅲ),复杂结构煤层的计算方法另有规定;
④最低可采厚度: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开采煤层的最小厚度,它主要决定于煤层产状、煤质、开采方法,以及国民经济的需要程度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煤层厚度
按煤层的形态分为三类:层状煤层、似层状煤层、非层状煤层。
拓展资料:
按煤层的稳定性,即根据煤层厚度在井田范围内的变化幅度,煤层结构和煤质等因 素对生产影响的程度分为四类:
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在井田范围内均大于最低可采标 准,厚度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
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的变化,但在井田范围内大 部分可采,仅局部为不可采;
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大,在井田范围内经常出现煤层 的分叉、尖灭,增厚、变薄等现象,有相当面积的不可采区;
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 化极大,常呈鸡窝状的透镜体,井田范围内断断续续地分布,仅局部可采。
参考资料:煤层厚度_百度百科
煤层的分类
生产部门根据煤层的赋有条件及开采上的一些特点,经常采用的分类是:
1.按煤层的厚度分为五类:煤层厚度由 0.3~0.5 米为极薄煤层,0.5~1.3 米为 2 薄煤层,1.3~3.5 米为中厚煤层,3.5~8.0 米为厚煤层:大于8.0 米为特厚煤层。
2.按煤层的结构(煤层中有无夹石)分为两类:简单结构煤层——没有夹石层的煤层, 复杂结构煤层——夹有一至数层夹石层的煤层,有的特厚煤层中夹石多这几十到百余层。
3.按煤层的稳定性,即根据煤层厚度在井田范围内的变化幅度,煤层结构和煤质等因 素对生产影响的程度分为四类: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在井田范围内均大于最低可采标 准,厚度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的变化,但在井田范围内大 部分可采,仅局部为不可采,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大,在井田范围内经常出现煤层 的分叉、尖灭,增厚、变薄等现象,有相当面积的不可采区,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 化极大,常呈鸡窝状的透镜体,井田范围内断断续续地分布,仅局部可采。
4.按煤层的形态分为三类:层状煤层——煤层厚度稳定,无明显变化,呈层状,似层 状煤层——包括藕节状煤层,其可采面积大于不可采面积,串珠状煤层,其可采面积与不可 采面积大致相近,可采部分煤体的分布尚密集;瓜藤状煤层,其可采面积小于不可采面积, 可采部分煤体的分布较稀散,非层状煤层——包括鸡窝状煤层,其可采煤体的规模较大,一 般具有开采价值,扁豆状煤层,其可采煤体的规模较小,一般无单独开采的价值。
5.按煤层的产状分为四类:煤层倾角小于 5 o 的为近水平煤层,5 o ~25 o 的为缓倾斜煤 层,25 o ~45 o 的为倾斜煤层,大于 45 o 的为急倾斜煤层,习惯上把倾角大于 60 o 的急倾斜煤 层称为立槽煤。
0.3~0.5 米为极薄煤层,0.5~1.3 米为 2 薄煤层,1.3~3.5 米为中厚煤层,3.5~8.0 米为厚煤层:大于8.0 米为特厚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