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彤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肾脏病患者不断增多,首先是营养摄入过多、体力活动过少、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因素使得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日益增多,继发于这些疾病的慢性肾脏病也随之增加。其次,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发病率依然很高,各种感染(如肝炎)相关性肾病、滥用药物或不规范用药所导致的药物性肾损害也是肾病逐年增多的一个原因。 然而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知晓率、防治率仍然较低,20%~30%的肾脏病患者首次到医院就诊时肾功能已经受损,甚至进展到了尿毒症阶段,不得不进行透析等治疗。 慢性肾脏病在患病初期,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因此不容易在早期被发现,可以说是个“隐形杀手”。许多常规体检或单位体检往往不做尿液检查,更容易把肾病患者漏掉。实际上,尿常规是筛查慢性肾脏病最方便、最便宜的方法。定期查小便,可以让肾病无处藏身。 如何正确进行尿液检查 留尿,看上去极其简单,其实有很多讲究。留尿方法不正确,会导致检查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治。 时间:任何时间排出的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一般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因为此时的尿液最为浓缩,更能反映出病情。如果不能留取晨尿,查尿前不要大量饮水和牛奶等,否则会导致尿液稀释。 新鲜:必须在2小时内送检。尿液停放几小时后,可出现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被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清洁: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受到污染,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留取中段尿。女性还应避开经期,清洗外阴,否则混进白带和血液会导致化验结果不准确;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尿量:一般送检尿量为5~10毫升(至少达到尿杯一半的量),如要测尿比重则不能少于50毫升。 如何看懂尿常规化验单 拿着一份尿常规化验单,看着那一大堆符号和数字,该从何看起呢? 目前,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尿色、尿透明度、管型、尿比重、酸碱度、红细胞、尿潜血、白细胞、尿蛋白、尿糖、亚硝酸盐、酮体、胆红素、尿胆原等。尿常规检查单上一些项目后出现“+”“++”“+++”符号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这在医学上叫阳性结果,通常都是异常的;相反“-”就代表是阴性结果,是正常的。 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清晰透明,没有管型。在这里介绍一下尿常规化验单中一些重要的项目。 尿比重正常范围1.005~1.030,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可作为反映肾功能的试验之一。 尿液酸碱度正常范围是4.6~8.0,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和疾病类型,该值只在某些疾病中才有意义。 在临床上,尿液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和白细胞。正常人尿液中可偶见红细胞,沉淀后一般不超过3个。血尿可见于急、慢性肾炎,泌尿系炎症、结石、肿瘤等,应加以重视,可进一步行尿液红细胞形态分析、尿三杯试验、泌尿系统B超等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正常人尿液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如果尿液中含有大量白细胞,则表示泌尿道有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或尿道炎等。 尿蛋白正常为阴性,在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需进一步检查血液相关指标。 尿潜血试验正常情况为阴性,尿潜血阳性的意义需结合尿红细胞镜检、尿蛋白情况等综合判断。 尿糖正常值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等,需要提醒的是不能仅依靠尿糖阳性诊断糖尿病,需结合血糖等指标明确。 新鲜尿中亚硝酸盐呈阴性,阳性则提示有尿路感染,如标本放置过久或有细菌生长繁殖可呈假阳性。 因此,建议普通人群每年体检时都要做尿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