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些关于主板的名词解释,自己慢慢看吧,可能比较专业,一时看不大懂,呵呵!
前端总线
前端总线是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人们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总线的种类很多,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计算机的前端总线频率是由CPU和北桥芯片共同决定的。
CPU插槽类型
我们知道,CPU需要通过某个接口与主板连接的才能进行工作。CPU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采用的接口方式有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而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到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不同类型的CPU具有不同的CPU插槽,因此选择CPU,就必须选择带有与之对应插槽类型的主板。主板CPU插槽类型不同,在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Socket 775 Socket 754 Socket 939 Socket 940 Socket 603 Socket 604 Socket 478 Socket A Socket 423 Socket 370 SLOT 1 SLOT 2 SLOT A Socket 7
支持CPU类型
是指能在该主板上所采用的CPU类型。CPU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不同时期CPU的类型是不同的,而主板支持此类型就代表着属于此类的CPU大多能在该主板上运行(在主板所能支持的CPU频率限制范围内)。CPU类型从早期的386、486、Pentium、K5、K6、K6-2、Pentium II、Pentium III等,到今天的Pentium 4、Duron、Athlon XP、至强(XEON)、Athlon 64经历了很多代的改进。每种类型的CPU在针脚、主频、工作电压、接口类型、封装等方面都有差异,尤其在速度性能上差异很大。只有购买与主板支持CPU类型相同的CPU,二者才能配套工作。
HyperTransport总线技术
HyperTransport双向传输总线技术,相对于过去的PCI总线设计而言,Hyper Transport技术从根本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从单纯的数据比较来看,Hyper Transport在数据传输率上达到了惊人的12.8GB/s,这个数值相比Intel最新3GIO技术的最初理论传输率高出了很多(3GIO早期产品的带宽设计为2.5GB/s,远景规划为10GB/s)。同目前的PCI总线而言,HyperTransport的数据传输率高出了整整96倍以上
南桥芯片
南桥芯片(South Bridge)是主板芯片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位于主板上离CPU插槽较远的下方,PCI插槽的附近,这种布局是考虑到它所连接的I/O总线较多,离处理器远一点有利于布线。相对于北桥芯片来说,其数据处理量并不算大,所以南桥芯片一般都没有覆盖散热片。南桥芯片不与处理器直接相连,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不同厂商各种芯片组有所不同,例如英特尔的英特尔Hub Architecture以及SIS的Multi-Threaded“妙渠”)与北桥芯片相连。南桥芯片负责I/O总线之间的通信,如PCI总线、USB、LAN、ATA、SATA、音频控制器、键盘控制器、实时时钟控制器、高级电源管理等,这些技术一般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所以不同芯片组中可能南桥芯片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北桥芯片。所以现在主板芯片组中北桥芯片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南桥芯片。例如早期英特尔不同架构的芯片组Socket 7的430TX和Slot 1的440LX其南桥芯片都采用82317AB,而近两年的芯片组845E/845G/845GE/845PE等配置都采用ICH4南桥芯片,但也能搭配ICH2南桥芯片。更有甚者,有些主板厂家生产的少数产品采用的南北桥是不同芯片组公司的产品,例如以前升技的KG7-RAID主板,北桥采用了AMD 760,南桥则是VIA 686B。 南桥芯片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集成更多的功能,例如网卡、RAID、IEEE 1394、甚至WI-FI无线网络等等。主板中间靠下的那个较大的芯片,就是主板的南桥芯片
北桥芯片
就是主板上离CPU最近的一块芯片,负责与CPU的联系并控制内存,作用是在处理器与PCI总线、DRAM、AGP和L2高速缓存之间建立通信接口。北桥芯片提供对CPU类型,主频,内存的类型,内存的最大容量,PCI/AGP插槽等设备的支持。北桥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在电脑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人们习惯的称为主桥(Host Bridge)。
板载声卡
主板上附带的音效输出芯片,支持独立音效输出,常见为ALC650、CMI9761A。
板载网卡
板载网卡是指整合了网络功能的主板所集成的网卡芯片,与之相对应,在主板的背板上也有相应的网卡接口(RJ-45),该接口一般位于音频接口或USB接口附近。板载RTL8100B网卡芯片,以前由于宽带上网很少,大多都是拨号上网,网卡并非电脑的必备配件,板载网卡芯片的主板很少,如果要使用网卡就只能采取扩展卡的方式;而现在随着宽带上网的流行,网卡逐渐成为电脑的基本配件之一,板载网卡芯片的主板也越来越多了。在使用相同网卡芯片的情况下,板载网卡与独立网卡在性能上没有什么差异,而且相对与独立网卡,板载网卡也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是降低了用户的采购成本,例如现在板载千兆网卡的主板越来越多,而购买一块独立的千兆网卡却需要好几百元;其次,可以节约系统扩展资源,不占用独立网卡需要占用的PCI插槽或USB接口等;再次,能够实现良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不容易出现独立网卡与主板兼容不好或与其它设备资源冲突的问题。板载网卡芯片以速度来分可分为10/100Mbps自适应网卡和千兆网卡,以网络连接方式来分可分为普通网卡和无线网卡,以芯片类型来分可分为芯片组内置的网卡芯片(某些芯片组的南桥芯片,如SIS963)和主板所附加的独立网卡芯片(如Realtek 8139系列)。部分高档家用主板、服务器主板还提供了双板载网卡。板载网卡芯片主要生产商是英特尔,3Com,Realtek,VIA和SIS等等。
硬盘接口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出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显卡插槽标准
即显卡接口标准,常见的有AGP 2X/4X/8X,还有最新的是PCI-Express X16接口。
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一种解压缩卡及PC机中相应的解压槽。
磁盘阵列类型
1)IDE磁盘阵列(按使用硬盘可分为ATA和S-ATA)。2)SCSI-to-SCSI,中低端市场定位、丰富的SCSI磁盘阵列产品线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3)Fiber-to-Fibre,高端产品,所有的先进技术都在FC磁盘阵列系统中体现--完善的硬件冗余、Cableless无线缆模块化设计、涡轮散热系统、LES监控模块、GUI的管理软件等等。其中全光纤产品内部使用FC硬盘,无论是外部主机通道还是内部磁盘通道都是2Gb/s带宽。市场是也有半光纤产品,即内部使用SATA或SCSI硬盘,外部主机通道是2G Fibre。针对服务器扩容的存储系统,可以采用DAS、SAN、NAS的方式。
磁盘阵列模式
磁盘阵列,简单说就是利用多个硬盘同时工作,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以及存取速度的。它共有九个模式,以数字命名,为RAID 0、RAID1到RAID 7以及RAID 0+1,而目前最常见的是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0+1这四种模式。
电源回路
电源回路是主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对主机电源输送过来的电流进行电压的转换,将电压变换至CPU所能接受的内核电压值,使CPU正常工作,以及对主机电源输送过来的电流进行整形和过滤,滤除各种杂波和干扰信号以保证电脑的稳定工作。电源回路的主要部分一般都位于主板CPU插槽附近。
COM接口
COM接口是指Component Object Mode接口,是微软定义的标准接口。
CMOS电池
主板上自带的一颗钮扣电池,主要负责记录主板上的CMOS设置信息。
BIOS
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BIOS,它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块主板性能优越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进。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全称是ROM-BIOS,是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简写,它实际是一组被固化到电脑中,为电脑提供最低级最直接的硬件控制的程序,它是连通软件程序和硬件设备之间的枢纽,通俗地说,BIOS是硬件与软件程序之间的一个“转换器”或者说是接口(虽然它本身也只是一个程序),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要求,并按软件对硬件的操作要求具体执行。BIOS芯片是主板上一块长方型或正方型芯片,BIOS中主要存放:自诊断程序:通过读取CMOS RAM中的内容识别硬件配置,并对其进行自检和初始化;CMOS设置程序:引导过程中,用特殊热键启动,进行设置后,存入CMOS RAM中;系统自举装载程序:在自检成功后将磁盘相对0道0扇区上的引导程序装入内存,让其运行以装入DOS系统;主要I/O设备的驱动程序和中断服务;由于BIOS直接和系统硬件资源打交道,因此总是针对某一类型的硬件系统,而各种硬件系统又各有不同,所以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BIOS,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同一种BIOS也先后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新版本的BIOS比起老版本来说,功能更强。BIOS的功能 CMOS与BIOS的区别 升级BIOS的作用
支持内存最大容量
主板所能支持内存的最大容量是指最大能在该主板上插入多大容量的内存条,超过容量的内存条即便插在主板上,主板也无不支持。主板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理论上由芯片组所决定,北桥决定了整个芯片所能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但在实际应用中,主板支持的最大内存容量还受到主板上内存插槽数量的限制,主板制造商出于设计、成本上的需要,可能会在主板上采用较少的内存插槽,此时即便芯片组支持很大的内存容量,但主板上并没有足够的内存插槽供适用,就没法达到理论最大值。比如KT600北桥最大能支持4GB的内存,但大部分的主板厂商只提供了两个或三个184pin的DDR DIMM内存插槽,其支持最大内存容量就只能达到2GB或3GB。
主板结构
由于主板是电脑中各种设备的连接载体,而这些设备的各不相同的,而且主板本身也有芯片组,各种I/O控制芯片,扩展插槽,扩展接口,电源插座等元器件,因此制定一个标准以协调各种设备的关系是必须的。所谓主板结构就是根据主板上各元器件的布局排列方式,尺寸大小,形状,所使用的电源规格等制定出的通用标准,所有主板厂商都必须遵循。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ATBaby ATATXMicro ATXBTX
MATX和ATX有什么不同:
其实MATX与ATX架构的主板同样适合用作媒体中心电脑,选择何者取决于两点:功能与体积。
首先谈谈体积。MATX主板体积较小,占用机箱内部的面积小;相反,ATX主板必须使用较大的机箱才能装下,用户家里客厅的影音器材柜未必能装得进去。
其次是功能方面。用户只要选购一块多功能的MATX主板,媒体中心电脑所需的大部分功能都已整合在主板上。这时,如果不计算显示卡,你需要额外购买的只有声卡和电视卡。当然,有一点要注意,现在不少PCI-E显示界面的MATX主板为缩小体积,主板上只设计了两根PCI插槽,刚好能安装上述两种扩展设备卡--电视卡和声卡。但是,用户若想在将来再增加一块视频剪辑卡或HDTV高清电视接收卡就不行了。
matx的主板一般是在atx的主板基础上作了精简,少了几个扩展槽,可能在用料上没有atx的扎实。我经常装机,感觉atx的板子较matx的要稳定。
其实就一种,ATX结构。BTX的还不多见。
MATX是microATX的意思,就是“小板”,而ATX则是标准板,也就是“大板”。二者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尺寸上,还有MATX的扩展槽要比ATX的要少一些尤其是PCI槽上,其他的区别好像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