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湾山脉高山区分布大面积的页岩砂岩的原因

分析台湾山脉高山区分布大面积的页岩砂岩的原因地理题
2025-02-23 12:48:0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主要原因: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多垂直节理,表土质地松软易崩塌;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降水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降水变率大。

组成玉山山脉组成岩层的地质年代较老,而隔邻的阿里山山脉的岩层则大多是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砂岩、页岩和砂页岩互层。

近年一些地质学家,从地质年代上连续的特性以及两条山脉间多条大断层的地质证据推论,阿里山山脉原本位于玉山山脉之上,由于在板块的推挤下山脉高度曾达到一万米,后因东方板块强烈挤压而断裂,上方较年轻的岩层往西滑动,形成了阿里山山脉,下方较老的岩层则形成玉山山脉。

扩展资料:

中央山脉纵贯台湾岛,长约320公里,宽约80公里,有62座山峰高度在3,000米以上,其中22座超过3,500米,最高峰为玉山,海拔3,952米。该山脉主要由片岩、石英岩和片麻岩所构成,东边为台东裂谷骤然截断,西边则降为较缓之山地後,逐渐没入西岸的肥沃平原。

参考资料:

中央山脉(台湾山脉)-百度百科

回答2:

主要原因: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多垂直节理,表土质地松软易崩塌;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降水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降水变率大。

组成玉山山脉组成岩层的地质年代较老,而隔邻的阿里山山脉的岩层则大多是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砂岩、页岩和砂页岩互层。

近年一些地质学家,从地质年代上连续的特性以及两条山脉间多条大断层的地质证据推论,阿里山山脉原本位于玉山山脉之上,由于在板块的推挤下山脉高度曾达到一万米,后因东方板块强烈挤压而断裂,上方较年轻的岩层往西滑动,形成了阿里山山脉,下方较老的岩层则形成玉山山脉。

扩展资料:

玉山山脉位于南台湾,北起玉山山块,南抵高雄县的六龟乡十八罗汉山附近,长约180公里,是台湾五大山脉中最短者。玉山山脉在中央山脉南端西侧,两者隔著老浓溪为界。玉山山脉的走向先是东西向,再转为北北东—南南西方向,拥有全台第一高峰玉山。

地质形成

经科学家们考察认定,玉山是水成岩山脉,地貌奇特,地层褶曲,使峰顶形似波涛,加上风雨侵蚀,砂岩、页岩崎岖急斜,容貌与一般山景迥然不同。

突兀峥嵘,高插云天,四季积雪不化,成为四季常绿的台湾岛上的奇异景观。据地质学家研究,台湾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一样,都是第三纪才隆起成为高山的,是我国最年轻的山脉之一。玉山位于台湾地壳上升到轴线经过的地方,山体构造相当复杂,断层很多,其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大的构造线分别与中央山脉和阿里山脉相邻。

玉山群峰同时具有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呈十字交叉状的两条山脊线,东西向山脊线成为浊水溪和高屏溪两大水系间的分水岭,南北向山脊线则是浊水溪的两条支流郡大溪和陈有兰溪之间、高屏溪的两支上源老浓溪和楠仔仙溪之间的分水岭。一些向南向北相背而流的溪流,都向它们的源头进行剧烈的侵蚀。

特别是在陈有兰溪和?浓溪的源头之间,由于距离很近,而陈有兰溪源头的落差比老浓溪源头落差大得多,因此将来终有一天,老浓溪上游的一支流,将会整个被陈有兰溪截断,袭夺而去,使两水系之间的分水岭南移。河流剧烈的侵蚀作用,更加强了玉山地形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玉山山脉-百度百科

回答3:

组成玉山山脉组成岩层的地质年代较老;而隔邻的阿里山山脉的岩层则大多是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砂岩、页岩和砂页岩互层,近年一些地质学家,从地质年代上连续的特性以及两条山脉间多条大断层的地质证据推论,阿里山山脉原本位于玉山山脉之上,由于在板块的推挤下山脉高度曾达到一万米,后因东方板块强烈挤压而断裂,上方较年轻的岩层往西滑动,形成了阿里山山脉,下方较老的岩层则形成玉山山脉。

扩展资料:

页岩(shale) 由黏土脱水胶结而成的岩石。以黏土类矿物(高岭石、水云母等)为主,具有明显的薄层理构造。按成分不同,分炭质页岩、钙质页岩、砂质页岩、硅质页岩等。其中硅质页岩强度稍大,其余的较软弱,岩块抗压强度为19.6l~68.65 MPa或更低。浸水后易发生软化和膨胀,变形模量较小,抗滑稳定性极差。在两坚硬岩石中夹有页岩时,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在工程地质勘察时应予以充分重视。

参考资料:阿里山山脉_百度百科  玉山山脉_百度百科

回答4:

组成玉山山脉组成岩层的地质年代较老;而隔邻的阿里山山脉的岩层则大多是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砂岩、页岩和砂页岩互层,近年一些地质学家,从地质年代上连续的特性以及两条山脉间多条大断层的地质证据推论,阿里山山脉原本位于玉山山脉之上,由于在板块的推挤下山脉高度曾达到一万米,后因东方板块强烈挤压而断裂,上方较年轻的岩层往西滑动,形成了阿里山山脉,下方较老的岩层则形成玉山山脉。

回答5:

云林县冬季常受沙尘侵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