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问题的死结,为什么不去找心理医生来开解

2025-02-21 22:42: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今年春节之后的半个月内,两个人的离去让人惋惜不已。一是华东师大40岁青年学者江绪林,二是被称为“史学奇才”的18岁西安高中生林嘉文,前者自缢身亡,后者跳楼自杀,两个人生前都患有抑郁症。
北京白领陈光(化名)也患上了典型的抑郁症,但他对此并不十分重视,尽管媒体每年都报道有人因为抑郁而自杀。从2014年春天开始,陈光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麻木的状态:情绪低落,没有活力,没有想法,没有追求,做事很被动。
在过去的两年里,陈光的家人一度生病住院,同时,他自己的婚姻出现了不小的裂缝,所幸一切有惊无险,总算平安渡过。然而,这两件事还是影响到了陈光的情绪和工作,他的工作那段时间并不怎么顺心如意,两年内换了两三个公司。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他感觉36岁的自己未老先衰,就像“行将就木的人”一样。
他把这种状态归因于自己 “内向、沉寂、少言寡语、偏激”的性格,他也曾想到求助心理医生,可是内心又有些犹疑,觉得自己不会有太大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改善。事实上,过去的两年里,他消极的心理状况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只有自己的问题严重到危及生命的时刻,他才觉得是找心理医生的时候。
“慢慢熬呗,反正不会死。”陈光说。
到那时再想找心理医生就晚了
陈光的抑郁症比较典型,只不过程度还不算严重,北京禾一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德国跨文化与积极心理治疗咨询师、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岚表示。
“这种恶劣心境超过六个月不能改变,就算是轻度抑郁症。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抑郁程度就会加重。患重度抑郁症的人需要有人时时看守,否则病人随时都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到那时再想找心理医生就晚了。”王岚说。
据《生命时报》报道,在《2010年职场九大事件》评选中,“职场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五大“最为牵动人心的职场大事件”中关注频率最高的事件。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一项涉及5000多名调查数据再度引发关注。调查显示,25%的上班族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包括精神压力大、感觉不开心、郁闷、觉得自己不能担当有用的角色等。
心理问题会让人精神不振。
陈光虽然没有参与此次调查,但他承认,上述的心理问题他都有。
如果这些问题未被引起重视,时间长了,往往会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王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