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的认识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社会性的患病的人。
它比其他自然科学和基础医学的对象要复杂得多。
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任务的特殊性,因此和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相比,临床思维便具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临床医学所医治的是具体的患病的个人。
疾病固然有共同的特征和规律,但它在每一个病人身上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疾病的共性寓于临床病人千差万别的个性表现之中,因此在研究具体病人时,切不可完全照搬书本理论,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正象某些著名医学家所说的:“从没有见过两个表现完全相同的伤寒病人”,“每一个病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例病人的诊疗过程都是一次独特的科学研究过程”。
强调临床思维的个体性,当然不是否认共性规律的指导作用,而是强调从每一个病人的实际出发来认识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通过个体病人的研究来验证、应用,以至丰富、发展一般性的理论。
临床思维既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又包含一些有时是很重要的非逻辑的因素。
临床医生如果不掌握逻辑思维规则,就不可能进行科学的推理,这一点毋需多谈。
临床思维的非逻辑因素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医生作为思维的主体方面,除了有逻辑推理之外,还可能有“意会知识”(tacitknowledge)、“直觉”,以及尚未或不能用明确的概念表达出来的“个体经验”等非逻辑式的成分在起作用。
人们常说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art,或译技艺)。
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非逻辑的,对于这方面的情况还需要研究。
非逻辑因素的另一个方面,是患者作为医疗的对象,即客体方面,具有社会心理性。
临床判断不仅为逻辑推理所决定,还要考虑到伦理学问题和社会经济情况等等内容。
各种各样的感情因素(医生的、病人的、病人家属及单位的等等)和价值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认识和判断。
正因为如此,不能仅仅在生物学模式的范围内考虑临床思维及其培养,而应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医学模式的更广阔的范围内来研究和提高临床思维。
比起其他科学研究的认识运动来,临床思维显然具有周期短、重复机会多、正误揭晓快的特点。
医生能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多次从临床实践中重复从感性具体通过抽象到达思维中的“具体”这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
并有机会用实践的结果反复检验自己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这对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应当自觉地加以利用。
正确的思维来自实践,只有书本知识而缺乏临床实践者,其思维能力定较书本知识与临床经验兼有者为差,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之后,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者,往往能够脱颖而出,这是由于利用了临床认识运动周期短、重复多、见效快的特点,通过较短时期的实践活动,充分锻炼了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迅速补充了知识与经验的不足之处。
有了在实践中深入分析思考的自觉性,就可以使自己的一次实践超过盲目者的十次实践。
1.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应体现在:①以病人为中心、以向题为导向、以证据为基础指导临床思维;②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按照系统思维方式全面、综合、整体地认识病人的健康问题;③遵循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④运用流行病学的医学科学思维方法评价与决策临床问题;⑤基于全科医疗实践,坚持科学的批判性思维,不断学习,在服务中坚持持续质量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执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