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政治问答题的答题技巧?

2024-12-28 10:55: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政治问答题答题技巧初探

问答题是政治专接本中的必考内容,它往往以简答与论述的基本题型出现。纵观近几年的专接本题,该类题型的命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形式上看,大多采用了设置情景材料的方式,联系当前社会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考
查,从命题的设问上,往往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方面立意。考生在作答
该类试题时,常常出现无从下手的困惑,于是出现答题方向上的答非所问,答案内容上的丢三落四
,要点分布上的混乱等。这就要求在解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设问,明确解题的方向。下面就问答
题的几种形式对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加以说明。
一、直问式问答题
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它们有何内在联系?
解题思路分析:提问非常直接,依据教材内容直接回答即可,重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事实上如
此直接地根据提问作答的考查方式在专接本中已不多见,同样的考查内容,在命题上通过一定的包装
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出现,如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用所学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两则材料分别反映我国国家
制度的什么内容?两者有何内在联系?
解题思路:根据设问的指向性,然后将我国国家制度的两方面内容与相关材料一一对应即可。
答案(略)
二、演绎式问答题
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材料,且包含着多层意思,须先用分析法分析题目材料有几层意思,然后再
用演绎法去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些观点的。如果题目不直接指出观点,须先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
再用演绎法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例3 材料一: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制的问题决
定达400多部,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800多件,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4000多件。九届人大三
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材料二:自《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颁布后,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再也不能凭感情用事
了,在这期间,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数10万件。
材料三:全国司法机关不徇情,不手软,对腐败分子严惩不贷,仅2001年一年就立案查处贪污,贿
赂等违纪干部1。3万多名,其中省部级干部16人。
材料四:据全国检察机关会议提供的资料看,正在查办的案件中,80%以上是人民群众依。法举报的

阅读上述材料,请结合所学国家机构的有关知识回答:
(1)题目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上述问题在材料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解题思路:如果题目不直接指出观点先归纳出材料中的中心思想,找出观点,这是回答好第二问的
前提。然后再用演绎法去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注意题目的规定性是“如何体现”。做此
类题目是一定要从材料中折射出基本理论,叙述时要做到基本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正在按照依法治国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材料一表明:为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我国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程序制定了大量的法律,
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材料二表明: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否则也要受到法律制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
件,只有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材料三表明: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
有效打击腐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材料四表明: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为依法治国奠定了群众基础。
三、评析式问答题
题目所给的观点或对、或错,有时甚至正误混杂,带有辨析色彩。
例4 由于人们长期的滥垦、滥牧、滥伐、滥采和滥用水资源,导致土地沙化扩张加剧。今年春季,
我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对此,有人认为,沙尘暴的发生说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客观的、无条件的。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解解思路:要了解题目到底包含几层意识,以课本理论为依据,对其观点分别加以回答,要做到有
评价有分析。
参考答案:(1)联系的含义(略)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
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
移。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于事物的。由于人为的活动,导致沙尘暴天气的出
现,这一事实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认为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观点是正确的
(3)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而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因此,认为事物联系是无条件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认识式问答题
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材料,设问上一般是“如何认识……”“谈谈你对……的认识”,不仅要求
考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简答题形式。
例5 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建
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会乘虚而人。只要坚持发展社会
生产力,确保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精神文明建设就
能在改革开放中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解题思路:解答认识式题目。很多学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其实不妨围绕“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三方面作为着手点。根据题目要求可着重说明其一或其二,有时也需要三方面全面分别说
明。如针对本题则要求首先运用辩证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对外开放对我国精神文明的影响并指出我
们应有的态度。
参考答案:(1)对外开放有利于吸收、借鉴
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营管理方法和有益的文化知识,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对外开放也会给腐朽思想和文化垃圾的传播以可乘之机,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自我封闭,排斥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也不能因为对外开放,就对西方
思想文化全盘照搬。
回答时要运用相关理论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角度去回答。
五、图表式问答题
图表式问答题在专接本中往往以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根据图表、数据等背景材料,分析说明
有关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存在和发展的状态、原因、趋势、措施等。
例6 表1:中美两国大豆情况对比表

注:我国国产大豆比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高出20%。大豆含油率每增加‘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就能增
加经济效益1500万元。国产混种混收,品质不均匀、使机器无法保持相对稳定的技术参数。
表2:我国大豆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最大进口国

(1)表1、表2(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表1、表2,分析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败阵的根本原因。
(3)请你谈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大豆的出路问题。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一看二想”。“看”是指全面吸收图表(含注解)所反映的信
息,防止遗漏。这里包括对图表现象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通过纵向比较,指出一定时期内的各
种现象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动态的分析;通过横向比较,指出同期内各种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进行静态的分析,“想”是指在找出图表中各种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对它进行整合,分析各条信息
的本质,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题中材料及题目设问要求,用相关理论知识去解决题中
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1)表1、表2反映了由于我国生产的大豆比国际市场的成本高、价格高、含油率低、品质不均匀,
大豆业受到了冲击和严峻的挑战,造成国产大豆大量积压,国产大豆价格下降,农民收入连续三年
下降。
(2)市场经济是开放性和竞争性经济,商品生产者面对的是世界市场,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加工
业可在世界范围内采购原料,国产大豆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产量低、平均含油率低,种植规模
小、混种混收、品质不均匀,缺乏竞争力。这是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败阵的根本原因。
(3)要从根本上解决大豆的出路问题,必须:第一,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在大豆高产区推动大豆
的区域化、专业化种植,改变混种混收的不良种植方式。
第二,积极推进大豆产业化经营,实行大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实行大豆精深加
工,提高其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第三,实施“科技兴豆”,要推广大豆新品种,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和含油率,提高单产,降低成本
;大力发展“绿色大豆”即无污染、无公害、优质的大豆。
(如从其他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成之有据,也可)
以上对常见几种问答题各自的特点和解题思路分别作了说明,在正式答题时,为了避免非智力因素
造成的失分,答案应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语言规范化、简洁化、从而使人一目了然,也显得有条
有理。

回答2:

认真审题,问什么答什么。答案要回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