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作品的具有特点。思想: ? 文体: ?语言: ?

2024-12-17 05:02:4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个人认为其散文成就远大于小说,但是现在的环境下其散文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目前仍然有很多人“单纯”的认为张最优秀的散文作品是《爱》,这足以说明张的散文的散文没有被现今的文学吸收,对张的文学研究也仅多限于小说。真是一种可耻的单纯。)
  首先是思想,鞭辟精深。这和张的个人经历有很很大的干系。因为看透了,有限的时间,放到无限的空间里,因而人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知道人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因而在世间看到人的一切努力和挣扎的时候变得慈悲起来,又觉得世人都是可怜又可爱的。正是因为这种超脱的眼光,因而即使在战争来临的时候冷冷的站在那里,像一个从天上意外掉下来的天使,用一种探知似的热情,静静的去看眼前人的视界。因为觉得自己的世界里什么也没有,因而孤独、苍凉。(《烬余录》《私语》《姑姑语录》)。
  其次是文体,张爱玲的散文文体个性鲜明,舒缓流畅,感受性极强,感觉一个人喋喋不休的人就在你对面讲故事,平和而且亲切,让人可亲可近。并不像通常的散文那样要求的“形散而神聚”,而是流畅自然,小说式的行文后(将读者带进那一个个小的故事里去,让读者觉得那就是自己,或者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就坐在对面和你讲这样的一个故事),突然露出一个可怕的深邃的主题,然后戛然而止,那时候你感觉她就站在那个可怕深邃的悬崖边上,成了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冷漠孤独的人。她像是一个哲学家,不是告诉你哲学的终极秘密,而是引导你做无穷尽的思考。文体个性比较突出的是《烬余录》《私语》。
  至于语言,我个人对张爱玲的散文语言推崇备至。其中的一方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另一方面是专注表达,突出感受性,“松子糖装在金耳的小花瓷罐里。旁边有黄红的蟠桃式瓷缸,里面是痱子粉。下午的阳光照到那磨白了的旧梳妆台上。有一次张于买了个柿子放在抽屉里,因为太生了,先收在那里。隔两天我就去开拍屉看看,渐渐疑心张于是否忘了它的存在,然而不能问她,由于一种奇异的自尊心。日子久了,柿子烂成一胞水。我十分惋惜,所以至今还记得。”我想只有张爱玲可以用语言表达出这种情感。另如《弟弟》,这种独特的情感到目前位置我只见于张爱玲笔下。这很大一部分归于张爱玲的语言功力。张爱玲的散文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用词精炼得当,最求表达的目的性和可感性,有时甚至不惜舍弃语言用法上的完整,比如“创造性的爱”。语言风格突出的是《更衣记》——体现语不惊人誓不休,《弟弟》体现的是感受性。(《私语》《烬余》是张散文中最登峰造极的两篇,张爱玲的散文特色的各个方面都在这两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语言特色在这两篇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说的很粗略,张的散文是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去读的,因为其完整性,可以看到一个整的世界。同时张的散文也不是一两遍就能读懂的。
  还有问题可以继续追问。

回答2:

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