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使用的农历一哪一朝代的历法为准,现在的24节气都与什么有关这些成就

2025-02-23 04:16:2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现在的24节气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根据太阳的位置,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二十四个点。每一点叫一个节气。通常也指每一点所在的那一天。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正统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回答2:

五代有《钦天历》《统天历》唐代有《大衍历》元代有《授时历》(《大衍历》被日本一直用到德川幕府时代,后改用《授时历》)中国古代历法集大成者是元代《授时历》,天文观测和算术运用远远领先于西方,例如早在宋代就发现了回归年的误差并采用了算术修正,整个明代沿用了元代的《授时历》,后来徐光启和汤若望根据当时的西洋历法对农历历法进行了修正,但最终没有被明政府采纳。
最后,徐光启和汤若望的修正立法最终在清代被命名为《时宪历》被沿用到现在。如果不考虑节气问题,农历可以一直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