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的历史沿革概况如何?

2025-03-28 15:32:2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澄迈”县名已沿用1390多年,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迁县城于今老城镇的老城墟,因西有“澄江”东有“迈山”而取澄江,迈山之首字,名澄迈县。据史载,澄迈县名 自此始。
澄迈县建制历史悠久,是海南西汉时期三大历史名邑(即玳瑁、紫贝、苣中)之一,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30年)为苟中县,属珠崖郡,县治设在今美亭乡的美中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迁县城于今老城镇的老城墟,属临振郡。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珠崖郡为崖州,澄迈隶属崖州。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又拆琼山地置曾口、颜卢、琼山三县,属琼州。曾口县治设在博罗村(今永发镇内)。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 755年)把曾口县并人澄迈县。两县合并后,其县城仍设在老城。后因老城地区发生地震,瘟疫流行,遂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将县城迁至今治南渡江边的金江镇。金江镇旧名“打铁市”,相传几户打铁匠居于此而得名。后来,在清江发现江中沙土含金,故改名“金江”。
1950年4月,澄迈解放,1958年11月澄迈和临高合并,县名暂称金江县。1959年1月13日,又称澄迈县,1961年,与临高县分开,恢复澄迈县建制至今。
2004年底,澄迈县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50.03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14139户、总人口50026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6884人。)。辖10个镇、163个村(居)委会、790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县政府驻金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