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根据怎么来决定的?润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2024-11-24 14:56:5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农历闰月的计算方法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回答2:

对!以下最准确!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回答3:

阴历闰月的确定
每个月都含有2个节气,古代劳动人民把前个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称”节气”;而后个节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称为“中气”。农历闰月如何安置呢?我国历史上曾有过不同处理方法,西汉把闰月放在一年末尾,汉朝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汉朝以后把不含中气的月份,定为农历前个月的闰月,这种置闰规则一直延用至今。
为什么会有农历月份没有中气的呢?原来两个中气之间平均为365.2422÷12=30.4368日,则30或31天。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在近日点(春分、秋分)运动慢,两个节气间距时间最多可长31.45日。而农历的一个朔望月平均只有29.5306日,农历小月29天,大月30天。这样便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月份(一般是小月)开始时上个中气已经过去,结束时下个中气还没来。譬如,2001(辛已年)小满是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九),下一农历月份初一是5月23日已经错过小满,可是这个农历月结束在6月20日,而夏至是6月21日,那么这个农历月便没有“中气”,又在农历四月之后,便称闰四月。今年春分是3月20日(农历二月三十),下个农历月初一是3月21日,结束于4月18日,第三天4月20日是谷雨。这样,今年农历二月后面这个不含“中气”的月份定为闰二月。根据这样的置闰规则,2006年闰7月、2009年闰5月、2012年闰4月、2014年闰9月、2017年闰6月、2020年闰4月。
至于阴历哪一个月,这就牵涉到了节气了。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往细方面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
至于十二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阴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这样中气在阴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的时间,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举个1998年的例子:阳历6月21日是阴历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气);而阳历7月23日是阴历六月初一,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气),从阳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这个阴历里面(阴历五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小暑,没有中气,这个月就算是闰五月。所以阴历闰哪一个月,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并不神秘。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公历198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
1982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壬戊年
1984年11月23日
闰十月大
甲子年
1987年7月26日
闰六月大
丁卯年
1990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庚午年
1993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癸酉年
1995年9月25日
闰八月大
乙亥年
1998年6月24日
闰五月小
戊寅年
2001年5月23日
闰四月大
辛巳年
2004年3月21日
闰二月大
甲申年
[color=red]2006年8月24日
闰七月大
丙戊年
[/color]2009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己丑年
2012年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闰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
闰六月大
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
闰七月大
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
闰六月小
丙辰年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
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
闰年的计算方法: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或被400整除为闰年
2009
闰五月
公元1949
---
2020
年农历闰月表
1949
闰七月
1952
闰五月
1955
闰三月
1957
闰八月
1960
闰六月
1963
闰四月
1966
闰三月
1968
闰七月
1971
闰五月
1974
闰四月
1976
闰八月
1979
闰六月
1982
闰四月
1984
闰十月
1987
闰六月
1990
闰五月
1993
闰三月
1995
闰八月
1998
闰五月
2001
闰四月
2004
闰二月
2006
闰七月
2009
闰五月
2012
闰四月
2014
闰九月
2017
闰六月
2020
闰四月
从上表可知,闰四,五,六月特别多,闰九,十月特别少,尤其是没有闰十一,十二
月和正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两个中气间的时间间隔并不是都一样的。前面提到的
30.4368日只是个平均数。实际上,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焦点上。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一点叫做“远日点”,最近的一点叫做“近日点”。地球在远
日点附近运动慢,两个中气的时间间隔就长,最长的达到31.45日,因此不含中气的可能
多,闰月出现的机会就多些。反之,在近日点附近地球运动快,两中气间的时间间隔就短,
最短的只有29天多,因此不含中气的机会少,闰月出现的机会也就少了。这样,我们对正月
或腊月(也包括农历十一月)不设置闰月就不会感到奇怪。如若闰月要放在正月或腊月,那
我们岂不是可以过两个春节或两个除夕了吗?其实这种历法在清代前曾经有过,但后来由于
注历方法的改变,就再也没有这种巧合的事了。正月与腊月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出现闰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