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的第一个目标: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空间内,才能享受法律上和制度上的保护,逾越法律的发展是不长久的,也是不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的,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的价值,内部控制要求单位必须将发展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诚实守信、尊纪守法,从外部大环境上规范企业的发展。如要按期足额交纳税款,提供的会计资料应该真实完整等等。
内部控制的第二个目标: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
资产安全完整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单位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具体指要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主要包括:①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关键是要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它是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③限制接近。它是指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限制接近包括限制对资产本身的接触和通过文件批准方式对资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劳动者需要对生产资料进行加工才能使价值得以转移和创造新价值,企业的价值才能在商品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得以上升,所以内部控制要求资产安全完整的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
内部控制的第三个目标: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可靠的信息报告能够为单位管理层提供适合其既定目的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同时,保证对外披露的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有利于提升单位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单位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企业的经营是基于代理关系,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层的选择和考核都建立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无论是大股东还是主要依赖于所占股份比例投票的中小股东,会计信息都是其实现对经营者有效控制的工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信息。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主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①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②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③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④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⑤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⑥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⑦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⑧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⑨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报告。所以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
内部控制的第四个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企业的的价值就是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现金流量的现值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为基础对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得出的,所以企业价值的提升是与时间有关联的,内部控制目标要求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简洁明了的指出的企业的发展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以及对企业资产增值保值的要求。
企业应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从总体来看,内部控制就是给企业建立一套免疫系统,从而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只有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各方的利益才能都得以提升。因此,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绝不会影响和制约公司治理层的权力自主与能力发挥,而只会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合理的避免或减少风险或损失,从而潜在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内部控制的第五个目标: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这是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它要求单位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有利于克服企业管理层追求当前利益的短期行为,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内部控制的实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铺砖垫瓦、堵漏塞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