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首词的出处

2024-12-20 02:26:1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独立东方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出自《安公子·弱柳丝千缕》。

《安公子·弱柳丝千缕》

宋代:袁去华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

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

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

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译文:

柔弱的柳条千丝万缕,到处都是鹅黄嫩绿,鸦雀争相鸣啼。还是早春的天气,轻寒侵入罗衣,刚刚又过去一阵风雨。我深情地询问刚飞回的燕子:在来时路过的绿水桥边。

有一个画楼耸立,可曾看到那位美人正在屋里?我料想她静掩云窗,毫无意绪,任凭琴瑟的弦柱上落满尘泥。我的忧愁像庾信那样多,不知为谁而双眉攒聚?

独立在春风中弹下点点清泪,寄予这雾气迷蒙的江水向东流去。想到这昼长春闲的时日,困倦慵懒怎生挨得过去?闲靠孤枕睡意沉沉,听到那黄鹂的婉声柔语。唤醒后更觉无聊,只见斜阳依然照在花圃里。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全词以一个“愁”字为潜思默化的内在机杼,使词中各景各物显得动静有致、远近协调、浓淡相配、情景相谐,在幽怨悲凄中亦饶清朗活畅的韵致,所以成为耐人吟味的词坛佳作。

这首词从写初春景色入手:那嫩黄色的新柳带来万物苏生的消息,同时也使词人胸中思家的种子急剧萌芽,生长。看见新柳 ,自然地想到当日离别时爱人折柳赠别的情景。

柳者,留也。作者不但没有被留在家里,如今反而在外地羁留,这怎不教人睹物伤怀呢 ?再说春浅衣寒,又加上风雨,有谁又不想象中的温暖呢?所以前四句貌似写景 ,其实已笼得全篇之意。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

回答2:

  安公子
  南宋·袁去华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
  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
  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
  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
  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
  闲傍枕、百啭黄鹂语。
  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鉴赏
  怀人之作,在古诗词中是多得数也数不清,要做到不和别人雷同实在不容易。袁去华这首《安公子》就以其构思别致、章法新颖而独有特色。这首词从写初春景色入手:那嫩黄色的新柳带来万物苏生的消息,同时也使词人胸中思家的种子急剧萌芽,生长。看见新柳,自然地想到当日离别时爱人折柳赠别的情景。
  柳者,留也。作者不但没有被留在家里,如今反而在外地羁留,这怎不教人睹物伤怀呢?再说春浅衣寒,又加上风雨,有谁又不想象中的温暖呢?所以前四句貌似写景,其实已笼得全篇之意。《蕙风词话》卷三说:“作慢词,起处必须笼罩全阕。近人辄作景语徐引,乃至意浅笔弱,非法甚矣。”这首词虽用景语开头,但景中含有浓烈的感情,这自然除了被人讥笑“意浅笔弱”的可能。“燕子来时”是由春天的到来而自然引出来的;而燕子来自南方,又自然把作者的思绪牵向“了在南方的家乡”并产生人归落“燕”后的感情。不过,作者没有正面说出这些意思,而只是问燕子在来时的路上是否看见了他的爱人。这一问安排得轻灵新巧,极有韵味,也极情深。况且问语中又设想爱人是在“绿水桥边路”旁的“画楼”上这不是又在暗示对方也在思念自己吗?“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则直写对方情绪。
  摘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41307.htm

回答3:

安公子 袁去华
弱柳千丝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庚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转黄鹂语。 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