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演义或红楼梦中你最深刻的人物形象,举例分析主要性格特征?

2024-12-19 00:51:2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魏:众星捧月

  毫无疑问,曹魏是人才最多的国家,这一特点在曹操时期犹为突出。

  荀彧是王佐之才,荀攸、郭嘉、贾诩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奇谋之士,不论谋军还是谋政,都有非凡的表现,构成了曹操强大的智囊团。将领方面,如夏侯氏、曹氏、五子良将等或勇、或智、或两者具备,亦不乏能独挡一面的名将,成为曹操统一北方、三分天下有其二的重要力量。

  然而星星再璀璨,在皓月旁也总会显得黯淡。曹操本人就是三国中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综合评价可以说是最高的。且作为雄主,手下再出色,也不可能有总揽全局的机会,因为他本人就是最高决策人,也是最高执行者。

  正是由于星月交相辉映,才使得曹魏这片天空格外灿烂。

  蜀:一枝独绣

  蜀汉综合实力最弱,自然也是人才最少的国家,这一特点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尤其突出。

  刘备时期不乏勇猛之将、多谋之士,但随着这些人的陆续去世和东征时丧失的大批精锐,使诸葛亮执政期间大有鹤立鸡群之感。诸葛亮在识人之明及用人方面虽亚于刘备,但也为此作出了努力,他一手提拔的蒋琬、费祎、姜维等人也不失为一时俊杰,但终非一流全才,皆与他本人有较大差距,且数量太少,蜀汉人才凋敝的状况难以挽回。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确很显眼,也很美,但美得太孤单了。

  吴:前仆后继

  由于东吴的许多重要人物大都英年早逝,因此这一特点在孙氏父子和东吴的主将中显得犹为突出。

  从孙坚、孙策、孙权开疆辟土、雄据一方的领袖,到文韬武略、叱咤风云的东吴四英将以及末期的陆抗,他们对东吴乃至整个局势都有较大影响。孙权在重用老臣的同时,提拔了不少年轻人,使东吴在大批精英早逝的情况下,得以补充继承,又极力争取吴中大族的支持,终令人才源源不断。

  东吴很不幸,太多的俊杰把他们的人生定格在青春时代,一个本应著就更多辉煌的年龄。东吴又很幸运,前仆后继的青年才俊使之成为立国时间最久的国家。
  参考资料:百度贴吧_三国演义吧、赤壁风云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与《三国志》中的人物真实性格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现举几个人物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http://www.2008red.com/member_pic_329/files/liruohan/html/article_1325_1.shtml

回答2:

三国-诸葛亮-足智多谋
红楼梦-林妹妹-哭哭啼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