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作用
(一)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互帮互助、平等友爱、诚实守信、融洽相处的新型关系。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追求和达到的境界。在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人们的关系非常纯朴,讲理想、讲道德,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友爱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孕育出了以雷锋为杰出代表的时代精神。然而,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却遭到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腐朽思想的不断渗透和影响,我国以诚实守信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不断侵蚀着人们的心灵,一些人存在着道德冷漠和缺失症,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弄虚作假,尔虞我诈,竭尽坑蒙拐骗之能,致使如今社会上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弥天谎言和光怪陆离的欺诈行为。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目前许多中国人不讲诚信,也没有诚信。现在的中国,既承受着诚信缺乏的伤害,又面临着诚信需求的渴望。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以诚信为重点,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
(二)诚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政府的诚信,关系到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社会的政治稳定,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的诚信建设,主要体现在制度的公正性和政府行为的诚信。制度公正是政府公信度的基础。制度不公往往就会导致社会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引发社会利益分配失衡或利益冲突,并为各种不法行为、失信行为提供孳生的土壤。特别是象我们无锡这样改革开放度高,外向型经济发达和对往交往活动频繁的地区,政府的公信力如何,将关系到在国际上的影响,直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年5月无锡市区发生供水危机,就是对政府执政能力和群众公信力的极大考验。当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全市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充分发挥现代化城市功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缓解和有效解决了这场史无前列的水危机,赢得了全市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在现实社会中,政府制定的公正制度和公信力需要通过政府及其每个工作人员去维护和实施,其实施的状况以及由此形成的政风,决定着政府的公信度和形象。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解决分配公正、司法公正、教育公正等广大群众特别关切的问题,摆在诚信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而作为政府机关的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执政做事的标准,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惟有这样政府的诚信度和公信力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三)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用诚信道德来引导和规范经济行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是以彼此信任作为守约的条件。市场经济的特性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如果社会对经济活动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规范,那么就有人会以失信行为来谋不义之财。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失信问题较为严重,偷税、漏税、逃税、抗税等问题较为普遍,一方面给集体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则加大了企业交易成本,也影响了企业在经贸往来中的信誉。此外,失信行为还影响到政治、文化及人际关系,并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从陈良宇、徐国健等高官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失信是腐败的开始。所以,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是进一步维护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四)诚信道德建设,是确保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基础。诚信道德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个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和谐社会几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这一深刻论述,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个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说明了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民主法治是政治方面的明确要求,公平正义首先是经济方面的价值目标,安定有序是社会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任务,充满活力是社会建设多方面努力的综合成果,和谐相处是对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要求。所有这些要求和目标,都离不开诚信道德的规范、支持和维护。如果我们不能在全体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诚信的道德素养,那么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就不可能协调,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做到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生活就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因此,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