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读后感600

请大家多多帮忙 需要;国学经典 读后感 600字左右
2024-11-26 07:25: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5千多字,自己择选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

(一)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二)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三)

《三国演义》既是一部政治小说,又是一部战争小说。讲述的是当时魏、吴、蜀三国鼎立,互相并吞,互不相让。这本书里绘声绘色的描绘了近200人的形象:足智多谋、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强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能干的蒋干和疑心重重的曹操丞相是魏国将士;忠厚朴实的鲁肃、有勇有谋的黄盖和周瑜都督是共守吴国的将领。经过近百年的抗战,最后三国终于统一了。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关羽的重情重义。一次,刘备带领张飞和关羽,还有一些军队去攻打魏国。他明知他们攻不下魏国,但刘备他们还是抱有自信心理的去打魏国。最后他们三人被曹操打得四散逃跑,最后,关羽冲不出曹操的包围圈,只能向曹操投降。可是关羽说:“我是刘备的兄弟,只要一听到他的消息,我就会马上去找他。”后来,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马上去和他见面。曹操很佩服关羽的功夫,想把他留下,连忙下令挡住关羽。可关羽的喜悦心情十分强烈,他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伤痕累累地回到了刘备的身边。在当今社会,这样重情重义的人早已所剩无几了。一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把他好朋友传给他的好主意,换成了自己的主意,让老板给他无限的待遇;一些人找到了有钱的人,竟忘了以前救过他的好朋友,对他十分冷落,而对有钱人甜言蜜语,紧紧地跟在他后面当“跟屁虫”;一些人因好朋友名声不好,家里很穷,抛弃了他,参加了咒骂朋友的队伍,使朋友难堪……这些事举不胜举。想一想,由于科技发达了,人类的心也变得残忍了,不认朋友,他们是多么的可恶、可耻啊!

(四)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如此之宏著怎一个"梦"字解决呢?不错,《西游记》它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在这儿,我只从弗洛伊德的"梦"论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西游记》.为了能使《西游记》的创作与梦联系上,我们先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创立初期,由于他得天独厚的文学素养,他选择了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谈疗法"来救治他的精神病人.在他看来,精神病人被封闭压抑了的内心障碍,可以经由语言交谈而得以宣泄或净化.可见,精神分析学说在初期阶段就与文学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重视,考察病人的语言反应到对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语误,笔误,读误的心里分析,在向前跨出一步,就与作家的文学创作现象联系到一起了.这种联系实际上在标志着精神分析学说诞生的《梦的解析》(1900)一书中已显出端倪.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学创作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作家与精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联系的桥梁就是"梦".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写作也是在做梦,只不过是在非睡梦状态下作梦,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内心无意识本能的变形显现,欲望的替代满足.我们往往会说自己作的梦是混乱,荒谬的,完全是一种变了形的东西.

(五)

在《国学经典》中读到这个一则故事,孔子与大家一起评价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学生A说:齐恒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身殉职,而管仲支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学生B也认为管保算不上有仁的人。学生们认为管仲投靠了敌人,没有做人的气节。孔子在承认管仲有失气节的同时,认为学生的评价犯了以偏概全,一处不是便一无事处的错误。孔子说:如果没有管仲,辅佐恒公,匡正了天下,我们可能都成为了蛮夷。二千多年前的孔子给我们揭示了正确评价学生的原则:即对人的评价要全面,要辩证地分析,须从各个方面全面了解,不可偏其一点。看人要细致,要从不同的境况,不同言论,不同表情细致考察分析;看人深入,要由表及时,由浅入深,考察实质;判断要准确,要据实判断,不能妄下结论。而现实的教育中我们是否也存在如孔子学生那样去评价我们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时候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的是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能不能考高分,用分数将学生排队,使学生心理负担和课余负担都很重,导致他们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这样束缚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现在采用的评价方式是:1.学生会不会提问。2.会不会思考。3.会不会表达,敢不敢当众表达不同理解。4.会不会收集处理消息。5.会不会合作讨论。6.会不会动手实践操作。真正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角度评价学生。对学生正确评价应该是人性化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评价,应该是淡化了激烈的分数名次的竞争,强化了教师的育人意识评价。只有这样的评价才是公正地、学生易接受的评价

(六)

暑假我认真看了《国学经典与教育》的视频和读本,其中《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爱国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为这个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为我洗衣做饭,辅导我功课。现在我们已经是成家立业了,也为人父母了,我经常教育我的孩子,做人要有爱心,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也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长大后会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要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一代一代传下去。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别人做错了,就要以理服人,尽量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优点,帮助自己改正坏习惯。学习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见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也最需要努力。只要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完美。通过视频和读本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这本书中,我自认为学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后在工作中一定会努力按照书中的意思去做得更好的国学是统领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的国粹,我读完了这本书后,不由发出一些感叹。“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阅读了《国学》里有关于人脉建设的内容后我明白了朋友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朋友的多少好坏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正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那么他的人生会是暗淡的,他的生活会是寂寞的。朋友就是我们人生的财富。我们对待朋友更应真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应当牢记,对待朋友一定要用百分之百的真诚之心,只要我们付出真心就一定能从朋友那收到关怀。对于国学中的哲学思想,我从《艺文类聚》、《国学津梁》、《格言佳句》等章节中,得到了一点诗词曲赋的熏陶、历史文化的教育、国学思想的启蒙和教化。如看到王延相“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的词句时很是赞同,想来1000多年前的文学家都能够把话说进现代百姓的心里,为什么如今却有一些人反而逆其道而行?又如朱熹说的“在民间吃了饭后,全不做些子事,无道理”。这很容易让人明白,朱老先生叫人做的不是劳民伤财的事,更不是伤天害理的事,可现在还是有一些人在可为与不可为间装糊涂。由此看来,要使自己更好地成为一个高尚纯粹、博雅通达、有道德操守和人格魅力的人,推崇国学,学习国学,运用国学,不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七)

这半个月来在网上的国学,课堂中了解到国学是指所有跟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生存、生活相关联的知识和学问。这套知识和学问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和社会变迁,围绕着一个成熟的价值体系而不断建构和演进,虽在近百年的沧桑巨变中备受摧折,却仍然葆有旺盛的生命力,并已渐有复兴的趋势。其中儒学是国学基础的知识体系最具代表性的一支。而国学经典指的是我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教学(教育)艺术指的是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在我国古代教学艺术有五个原则:(1)、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的教学原则 (2)、“问对” (问答对话)启发式 的教学原则 (3)、相机而授,适时而教 的教学原则 (4)、寓理于事,寓义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 (5)、师生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 其中五个教学基本原则还有必要的逻辑关系:启发式是教学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启发的前提;问对是启发的主要形式;相机而授是把握启发的最佳时机;形象化是使启发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师生相谐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易接受启发的一种和睦协调的师生关系。因此,中国古代教学艺术有三个基本特点:(1)学与思辩证统一 ;(2)学与行紧密结合 ;(3)学与教相通相长 。通过对以上知识理论的学习,和老师对其知识理论的诠释,我们学以制用,在今后的教学教育过程中就了一个指导性方向舵,让我们少走弯路。而唯一遗憾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能看到当今社会教育过程中的示例。21世纪90后,00后的学生在思想上毕竟和以前年代不完全相同,因为,都是中国人,基本教育理论能指引方向,可实际操作事例太少,供我们借鉴内容不多。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还得自己摸索,所以经验还是靠自己攒出来的。

(八)

与国学诵读牵手,以孔子、孟子为友.——题记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在百般期待中,《国学诵读》踏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了,它安静地躺在书桌的中央,那淡淡的浅绿色透着浓郁的古典风,开启了我一天的好心情.就这样,悄悄地与《国学诵读》牵手.仔细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这是想到了历史上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稚嫩的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带着这种好奇心,我轻轻翻开它,小心翼翼地生怕弄坏了这种难得的复古意境.孔子、老子、墨子的画像映入眼帘,勾起了我对历史的追忆,对生命的思索.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国学诵读》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论语》.《论语》这部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论和语论就是议论.语就是告诉人们,使人们有所感悟.看过这本书后,我领悟到了许多圣贤的教诲.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名而好学,不耻下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等等.《论语·述而》中曾有记录: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国学经典便是雅言的记录,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更加能体会到"仁""礼"的重要性了,在行为、言谈、举止上要时时注意,处处注意,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二字已被人放在心里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这需要我们大家确定目标:用好我们的口,礼貌的问,打好招呼;管住我们的口,不吵闹,不随地吐痰;用我们的手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关注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用我们轻轻的脚步,营造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诵读国学诵读经典提高了我的理解能力.诵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训练语音,增强语感.背诵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背诵让我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了我的记忆能力.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是"养气"的需要.我们可以把诵读成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孔子教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教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子教我: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庄子教我:生也有涯,知无涯;管仲教我:善气迎人,亲如兄弟;荀子教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韩非子教我:天下之为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墨子教我:兼相爱,交相利······国学经典,教会了我很多.诵读经典,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园,以民族精神修炼人格,借圣贤思想启蒙智慧,用文化经典涵养生命.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捧一代书卷,同圣贤神交,与孟子一起畅谈仁爱、道德与大同.与庄子一起追索人生、哲学与幸福.于史迁一起踏九州,通古今;与易安居士一起目送归雁,惜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国学经典,我想与你牵手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