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玩玩,那怎么临都行啊,但如果想钻研的话就按下面的做吧,很难的。
一、草书艺术研习门径(反正我做不到,哈哈哈)
1、前提是扎实的楷书(无论碑帖,都要精研)基础。于右任、林散之这些大师都是在四五十岁时,在积累了深厚的楷书(尤其是魏碑)基础后,才开始正式研究草法的。当然如果行书也很牛更好了。
2、从今草入手,从王系字帖入手,先临习《书谱》,既而《十七帖》,立定草书根基(注意可不是书法根基),再辅以汉碑,自然不俗,并且字字有来历。
3、这两本字帖精熟后,可遍临历代大师今草作品,但要时时顾祖(就是临个一两月就回头再温习《十七帖》)。自然有另一番境界。
3、如能配合各种资料熟读《说文解字》及清代说文大家的经典就更好了。(篆书临习就不推荐了)
3、其后研习章草、狂草,视各人喜好而异了
二、《书谱》《十七帖》临帖注意事项:
1、要做到悬肘,至少要悬腕(无论临字大小)
2、刚开始,可以临字与帖字同大,放缓速度力求形似,揣摩笔法、章法、墨法(这点在草书中很重要)规律。
3、待笔法章法初定,既而放大临习
4、既而做到通篇背临
5、既而用《千字文》等文章书写,来检验成果
6、既而运用所学各大家的风格,有意识的改变线条章法意临二帖
7、再说一点,其他历代大家的作品临习不必这么细致,但唐明两代的大师要多用点儿心(这是我的经验啊)
8、智永真草千字文之类的不要临啊,因为学不到行气、章法。
我建议临摹王羲之的所有草书字帖,虽然年代久远,被后人修改的痕迹很多,但是,学书法,就要从最上面开始,[取法呼上,仅得其中],或者,孙过庭的书谱,也是王羲之的风格.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超过书圣,也就意味着没有人吃透他的结体、线条、章法等.慢慢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