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水2014年入邯郸 年均引水3.5亿立方米
本报讯(记者 王彬 通讯员 赵蒙西)近日,邯郸市正式启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按照供水方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段将于2013年竣工,2014年汛后实现通水,预计每年可向邯郸各县提供长江水3.52亿立方米。
现状:
漏斗区达千余平方公里
据省有关部门统计,邯郸市人均水资源量189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水平的7%。其东部平原县是该市的粮食主产区,由于地上水不足,多年来一直靠超采地下水浇地,已形成较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区和超采区。目前,邯郸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已达5184平方公里,并形成了1569平方公里的漏斗区。
在境外地表水源方面,目前邯郸市主要依靠漳河和卫河。近几十年来,漳河来水呈减少趋势,且上下游争水矛盾日益尖锐。为破解缺水矛盾,必须开辟新的水源,实施引江(南水北调)、引黄等境外引水工程。
目标:
年均引水3.52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通过修建渠道,向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的大中城市和县城供水。在我省,该工程贯穿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段全长80多公里,引水渠道自河南省安阳市丰乐镇穿漳河进入邯郸,沿京广铁路西侧北行,沿线经过磁县、马头工业城、邯山区、复兴区、邯郸县、永年县,于永年县邓上村北出境进入邢台。
据邯郸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邯郸段引水渠道为梯形过水断面,渠底宽约19米~31米,上口宽100米左右,设计水深6米,设计流量235立方米/秒。按照规划设计和供水方案,整个中线工程计划于2013年竣工,2014年汛后可实现通水,邯郸每年可引长江水约3.52亿立方米。
方案:
全市设7个分水口门
目前,邯郸市根据《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规划》,已完成南水北调(邯郸段)配套工程规划,其中邯郸境内的生态水网“民有南干渠-东风渠-老沙河”也被列入了跨市输水干渠之内。
南水北调总干渠在邯郸市共设7个分水口门,由南向北依次为:民有渠(向沧州、衡水供水)、于家店、白村、下庄、郭河、三陵和吴庄。供水区域包括邯山区、复兴区、丛台区、马头工业城、磁县、永年、临漳、魏县、大名、馆陶、邱县、广平、成安、肥乡、曲周、鸡泽、邯郸县等地,几乎涵盖了邯郸市全境,受益人口可达600余万,控制面积为7384平方公里。
滚滚长江水流入邯郸后,不仅可为当地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还将在邯郸市中部地区形成一条80余公里长的生态走廊,极大地改善扬尘和小气候,从而有效地改善当地的城乡面貌。
河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段建设
6月1日上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邯郸段在磁县正式开工。邯郸段工程概算总投资54亿元,沿线经磁县、马头生态工业城、邯郸县、邯山区、复兴区、永年县6个县区,线路全长80公里,为确保水质和工程安全,渠道两侧划分了不同级别的保护区。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通过修建渠道,向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的大中城市和县城供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工程线路全长1267公里,计划2013年竣工,2014年汛后通水。总干渠在邯郸共设6个分水口门,以东为南水北调供水区,包括主城区和东部13县,控制面积738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1.3%。供水区内现状人口为61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12.9万人。
邯郸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92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8.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每年可分配邯郸市水量3.52亿立方米,对缓解该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