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为什么是客观唯心主义?请简析谢谢

2024-11-24 01:45:1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首先明白什么是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再者分析:“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讲的是“身”、“心”与“菩提树”和“明镜台”的对引。理解为被尘世间的功名利禄所束缚。应时时用佛理“拂拭”身心,达到肉体与精神上的不离佛道的本质。
本人认为,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不能说这句话是客观唯心主义。而是将这句话上表现出来,从行为上定义,才能说是客观唯心主义。
才疏学浅,仅供参考。

回答2:

阿弥陀佛!佛教本身即是“唯心主义”啊,呵呵,金刚经不是说了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就是要看到有相的物质的真相实相,实相是空,因为物质世界不是永恒的,只有精神世界才是永恒的,灵魂不会随着肉体消失,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正相反。

回答3:

一偈语出自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和神秀大师的故事。
相传禅宗五祖弘忍为付衣钵,命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呈,神秀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认为未见本性,未付衣法。六祖慧能作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摩诃迦叶拈花笑佛。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世上本就空,万物无不过是一个空。心本来就空,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阿弥陀佛,诸佛随喜。

回答4:

菩提比作智慧坚忍,把自己比作菩提树已经着了相!恐自己沾染红尘因果,就缩手缩脚不敢放开下心中的执念。

回答5:

唯心就唯心,还要分什么客观和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