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不如经世致用”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以下是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
在这个解释中,“格物致知”代表的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方式,它试图通过探究事物的本质,从中获得知识和理解。而“经世致用”则更强调学以致用,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改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因此,这个句子的意思是,纯粹的“格物致知”,即仅仅通过探究事物来获得知识,并不如“经世致用”那样,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来产生实际影响。这个观点可能认为,单纯的知识获取并不足以解决问题,知识必须被应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当然,这只是一种解释,具体的解读还取决于更多的上下文信息和个人的理解。
“格物致知”有两个解释,朱熹的解释大意是,学习了解以至于完全明白,王阳明的解释大意是,去除心里的杂质以达到人本来的良知。
“经世致用”的大意是,学习到的东西一定要拿来实用。
这里,得看你对于“格物致知”是如何理解的。
我的看法是,“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说的不是一回事。
非要比个先后,“格物”的意味就仅仅停留在自身的修养上,而“经世”已经面向众人,“致用”于社会。
学问是对于世道人心的补益,每一段社会历史都有其缺陷与历史任务,不管是“格物致知”也好“经世致用”也好,都是对当时的社会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或者思路。
追求天道的开启与交融比不上治理国事给人民带来好处。这是中国实用理性的明白表达。实际上这限制了中国人的天道势域,是眼光短浅的表现。
这是中国实用理性的明白表达。实际上这限制了中国人的天道势域,是眼光短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