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在运行中,功率因数是变化的,其变化大小与负载大小有关,电动机空载运行时,定子绕组的电流基本上是产生旋转磁场的无功电流分量,有功电流分量很小。
此时,功率因数很低,约为0·2左右,当电动机带上负载运行时,要输出机械功率,定子绕组电流中的有功电流分量增加,功率因数也随之提高。
当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时,功率因数达到最大值,一般约为0·7一0·9。由于电机的实际负载和最佳运行的负载不匹配,电机的运行的功率因数也无法达到最大化,能耗高而效率低。
基本原理:
(1)当三相异步电机接入三相交流电源时,三相定子绕组流过三相对称电流产生的三相磁动势(定子旋转磁动势)并产生旋转磁场。
(2)该旋转磁场与转子导体有相对切割运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转子导体产生感应电动势并产生感应电流。
(3)根据电磁力定律,载流的转子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作用,形成电磁转矩,驱动转子旋转,当电动机轴上带机械负载时,便向外输出机械能。
扩展资料
提高异步电机功率因数的方法如下:
1、设计电容式电机,改变电机绕组方式来补偿电机功率因数。设计新型三相电容式电机,定子内嵌的绕组按一定相位分为主绕组和辅绕组,其中辅绕组串有电容,这种设计使电机的气隙磁动势有一定改变,提高了电机功率因数。
缺点:但当电机带不同负载时,定子的主、辅绕组设计不一定总能满足提高功率因数的条件,而且计算复杂,成本较大。
2、电机的定子前端并联电容使异步电机就地补偿无功功率,让电机的功率因数得到提高。电机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的无功功率可以由并联的电容直接提供,这种补偿方式优点是适用于中小型异步电机。缺点:其在补偿过程中还要考虑电容合理选型,投切参数和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
对于大型电机,所需补偿容量大时要考虑浪涌电流与谐波,而且这种补偿方式并没有提高异步电机自身功率因数。
3、采用变频器节能控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利用变频器对异步电机进行变频调速,可使电机实现无极调速,在负载不同的情况下,利用电压和频率的关系使电机在高效率运行工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率因数
呵呵
这要从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上说起了,说来话长,简单说是这样:
异步电机的定子,在三相电的作用下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转子在磁场作用下就开始转动,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输出了。
电机的定子,就是一个大的电感线圈,电感在交流电中,就会使电流相对与电压来说而发生滞后(详细理论分析请见电工原理等等)。
所以,异步电机的功率因数总是滞后的。
异步电机的等效电路图可知,只有等效电阻和电感,所以异步电机功率因数是滞后的,并且空载时功率因数会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