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节能降耗的措施有哪些

企业节能降耗的措施有哪些
2024-12-29 17:44: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企业节能降耗的措施如下:
1、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节能环保电力调度。加快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发展;
2、节水管理措施。办公室根据市节水办下达的用水指标制定管理处用水计划。新增或开发项目用水由办公室提出申请,报管理处主管领导批准。施工现场用水,由兼职人员负责检查与维修管线,减少跑、冒、滴、漏的浪费现象;
3、节电管理措施。各施工现场用电由施工方指定专人负责抄表计量。各用电场所的配电室,都必须有专业人员负责,健全岗位责任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并对供电质量、安全用电负有责任;
4、节煤管理措施。完善锅炉房制度,鼓励节煤。 经常检修锅炉、保持良好运行。改进司炉工操作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在保证供给基础上,节约用煤量;
5、节油管理措施。对管理处车辆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杜绝跑私车现象。对使用车辆经常检查,以防零部件出现松动,导致漏油发生;
6、计划预统计 。年度节水、节电、节煤、节油指标计划由各单位提出,报管理处办公室汇总、主管领导审阅同意后,发布实施。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第五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节能科学知识。
第六条 公共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
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应当作为对公共机构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七条 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节能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第八条 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公共机构浪费能源的行为,有关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回答2:

节能减排实际是两个分类,一个是节能,一个是减排,两者互有联系,但又有区别。我们知道,企业的电力消耗一般占企业成本支出排名第三的位置,如果降低电力使用成本,就必须减低用电量,就是降低了生产成本,直接帮助企业提高了品牌的竞争力。

在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中,一切改善流程不外乎是了解数据、掌握数据、分析数据、评估风险、实施。如果企业将电力使用和电能消耗作为一种悠闲资源和生产成本来重视,就必须将电能管理与生产管理放到同一个水平。

企业开始节能措施的第一步是:测量和统计。

1、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准确测量的系统,精确的统计电能消耗。

为了让企业的改善更加的有效,可以先从大功耗生产设备、不易于管控及管控不到位的生产设备开始测量和统计。现在有很多企业在意识测量和统计的重要性后,采取的方法却不太科学性,往往还是采用比较落后的人工抄表方式在进行。人工抄表的弊端是抄录的数据并不完整,没有连续性,无法准确掌握在生产状态下设备动态的能耗曲线,这样的数据对企业来说有一定价值,但分析的价值太小。我们需要的是生产设备的完整的,动态的,实时的电能消耗数据,并且还需要有相关的分析辅助工具来帮助我们分析和诊断。所以这个第一步,相当关键,也很重要,是节能措施的基础。

企业节能措施的第二步:分析。

企业在测量和统计到电力能耗使用数据后,需要对之进行相关的分析,比如:
(1)是否有存在直接浪费的地方,下班时间的设备是否按照规章制度准确操作,按时开关?
(2)在生产过程中是否让太多设备处于不必要的空转状态?
(3)员工是否优先使用能效高的生产设备?
(4)哪些设备的能效十分低下,需要做相应的技术改善?
(5)企业的配电容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马拉小车”的浪费情况?等
通过对细节的掌握,我们才可以精准的分析。

企业节能措施的第三步:改善。
在我们对企业的电力能耗使用状态作出精准分析后,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改善:

1、加强管理,减少直接浪费。
根据分析的结果实施完善的电能管理制度,用客观数据让员工加强执行的力度。也有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是相对完善的,但还是存在很多浪费的情况,原因在哪里呢?在于执行,不能够被执行的管理制度只是一纸空文,没有结果。所以,如果企业在推行管理的时候,加以一些监测的辅助工具,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实时掌握员工执行的效果如何,并且可以事后追责!有很多专业的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统已经可以提供完善的数据测量和统计,以及实时监测的功能。借助这样的工具,我们企业的能源管理的措施、节能改善的管理措施执行会更好,节能的效果也会更明显。

2、技术改造。
通过数据分析设备的能效情况,对一些能效不高的设备采取相应的技术改造。比如对电动机、空压机、高压机、中央空调等耗能设备,采用智能节电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大幅提升设备的生产能效,并且很快就可以将投资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