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2、内、外服制度和官职
3、分封制
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
基础:井田制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作用:①周王室与诸侯国的政治隶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过程:夏朝出现,西周鼎盛,春秋瓦解,战国无法维系下去。
瓦解: 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②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4、宗法制
含 义: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目 的: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②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 心:嫡长子继承制(也是其最大特点)
内 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作 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齐家治国”、“家国一体”,即起源于此。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里,是基础。
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行政区划:由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演变
B行政管理:神权与王权,族权与政权合一
C政体:由部族制、方国联盟向天下共主演进
D国体: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以宗法制为核心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六王毕,四海一”
2、海内为郡县:
(1)形成和演变:①春秋后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普遍推行;
②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秦以后一直沿用。
(2)特点: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他们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等。
(3)影响:①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②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④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百官公卿:①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
②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4、影响:(1)秦汉“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2)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于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法令出一
(二)削弱相权,加强王权
1、汉——“中朝”和“外朝”的形成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建立
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评价:①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4宋——二府、三司削弱相权
5、元——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汉——中央上设御史大夫,地方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郡,各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2、唐——御史台
3、宋——提点刑狱司
4、元——监察御史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秦以前——世官制
汉——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官人法
隋唐以后——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宋发展——明清进入困境)
(五)行省的设置
秦汉——由郡县并行制到州、郡、县三级制
隋唐——从州县两级制到道州县三级制
北宋——文官制和州县两级
元——行省制(全国分为十个行中书省、中书省直辖“腹里”)
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
评价:①各行省都是中央政府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②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政府管理辽阔疆域的需要,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行省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省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君主专制主义。表现为:皇权至上、帝位世袭、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
②中央集权制。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评价: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君主专制强化,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二)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改土归流——在西南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统治
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规律
①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②地方权力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③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
积极作用:
① 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与领土完整。② 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繁荣。③ 有利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融合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消极作用:(明清以后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
③ 还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