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
也可说为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
三皈依: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许多人不敢皈依,怕皈依了不能吃肉;许多人只皈依,却不敢受戒,说是怕受戒后做不到。
其实,皈依佛法僧三宝,不要求断肉食,只是建议不要食用大蒜、葱、韭菜等荤菜(恶香)之品。
依佛教戒律,受五戒后也不要求断肉食,乃至求受比丘、比丘尼戒后,尚可食用五净肉,如南传的泰国缅甸、藏传的西藏、蒙古等地。或许是因为汉地授比丘、比丘尼戒时,同时授予菩萨戒,才有人们特别在意食肉问题以及相关误会。
扩展资料
四皈依
又作四归依。西藏佛教于佛、法、僧三宝之上,更置一上师,但并不是说上师是三宝之外的第四宝。念三皈依与念四皈依并无矛盾。念‘喇嘛’为西藏语 bla-ma 之音译,即上人、上师之意,为对于内有德智、外有胜行之高德者之尊称。
西藏僧人确信师及善知识乃理解金刚持之必备条件;不依上师引导,则不知有佛;不从上师教诲传承,则无法入佛、成佛。过去诸佛皆由上师教授,而得信、解、行、证。故归依佛、法、僧三宝,尚须归依上师,成为密乘之特色。
四皈依与三皈依的异同
四皈依为藏密所特有,“皈依金刚上师”为四皈依之首,其他三者三皈依。
藏密认为金刚上师及善知识为理解金刚持只必备条件,不依止上师引导,不知有佛,不从上师教诲传承,则无法入佛、成佛。过去诸佛皆由上师教授,而得信解行证。上师乃救度众生之导师,而更在“三宝”之上,故在三皈依之上还须皈依金刚上师。
皈依金刚上师其实就是皈依三宝,上师之身即为僧,上师之口即为法,上师之意即为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皈依
百度百科-四皈依
就是以"佛、法、僧“作为佛家弟子立身处世的准则。
“佛”是个具有真知灼见、大觉大悟的人,他是我们人类最慈祥、伟大的导师,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
“法”是佛所觉悟的真理,是一盏不灭的明灯,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幸福、快乐的境地,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
“僧”是个严守戒律、传承佛法的出家人,他们抛弃人间五欲,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是我们在生活中,最亲近的、看得见的老师,我们要向他们请教。
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也可说为 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 皈依净,净而不染。
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证悟宇宙真理,得觉悟
皈依“法”:诸佛菩萨所说一切的经论,众生依法修行,得正知正见
皈依“僧”:皈依法界一切僧团,奉行佛法,得以清静
参考资料:三皈依-百度百科
三皈依是为皈依三宝,既要紧靠着佛法僧三宝。三宝就是佛法僧,因为在佛法僧中,能够产生无量的功德,发挥无尽的妙用,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极无限,无边无际。世间以金银珠宝的价值高、功用大,所以称之为宝;佛法与僧的功德妙用,乃是通於世出世间的,所以更可称之为宝了。由於三宝的化导,可以使人平安地在人间生活,更可使人在人间离苦得乐。所以三宝是宝并且是超出於众宝之上的众宝之宝。
皈依三宝,前面说过,乃是信佛学佛的根基,但在踏上根基,走进佛门之後,并不能抛弃了根基,而是由此根基之上,逐渐升高,逐渐扩大。级级升高,层层扩大,三皈依,便是此一道业建筑的磐石,所以,皈依三宝的种类,共有五等:
1. 翻邪三皈───最初进入佛门。
2. 五戒三皈───信佛之後加受五戒。
3. 八戒三皈───六斋日受持八关戒斋。
4. 十戒三皈───沙弥(尼)受十戒。
5. 具足戒三皈──比丘(尼)受大戒。
因为,凡是受戒,必有三皈。最初入佛,固须三皈;加受五戒、八戒、十戒,皆以三皈为得戒而纳受戒体,式叉犘那戒、比丘比丘尼戒,虽以羯磨法受戒,但在受戒之中,没有不行三皈依的。另有受大乘菩萨戒者,在忏悔与发愿之前,也必先受三皈。因此,虽说三皈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根本(其实三皈之中含有戒义)。
三皈依不但是一切戒的根本,也是佛教徒日常修持中的根本,寺院中的朝暮课诵,皆有三皈,一切佛事的终结,也都应以三皈为宗本。故在小乘佛教的地区,他们把三皈看得特别重要,以唱三皈作为行持,也以唱三皈为人祝愿
三皈依者,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每日念诵三皈依是提醒佛子们自己的身份以及任务。不可忘记佛前誓言,不可舍弃三皈依。至于每天不三皈依就是犯戒这还没听说过。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三皈。皈依者,谓身心归向之也。
作为佛弟子,如果每天作功课,里面就有三皈依的文。
证悟的人戒在心,心指导行为。
为证的人戒在行,用行约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