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明清家具在制作粘合时所使用的胶有两种,一种是鱼肚(三声,音同“赌”)鳔,另一种是猪皮鳔。这两种胶均为动物胶,其性质各有特点,鱼肚鳔比较牢固但是在潮湿环境时间长了容易变臭失效;猪皮鳔的粘合强度不如鱼肚鳔,但是对潮湿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由于二者的上述性质,因此在苏做和广做家具中经常有将两种鳔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这样既不失强度又增加了耐潮湿的能力。由于猪皮鳔在熬的过程中气味比较臭,还有就是火候不好把握,因此单独应用不是很广泛。与此相比,鱼鳔使用相当普遍,京作、苏作和广作家具均有使用,尤其多见于京作家具。这两种胶的共同特点是修理家具需要拆开时用热水烫就可以松动拆解,非常方便。
使用白乳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鳔”。这是现在软木木匠所用的东西,用在硬木上是不适合的,因为软硬木的木性不一样。 现在一些比较大且信誉好厂家普遍使用一种从日本进口的叫“光洋胶”的胶水粘合家具。其主要有鱼肚的蛋白成分,再加入一些其它的化学辅料,特点是强度高耐高湿膨胀小需要时也能够打的开,它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鱼鳔但仍不失为当今制作仿古家具的上好粘合剂。
现在工厂制作仿古家具很少使用传统鳔胶,原因一是真正会砸鱼鳔、熬鱼鳔和使用鱼鳔的师傅已经非常少了,至于家具用猪皮鳔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原因二是鳔胶的制作又复杂又慢而且使用不方便,工厂做工追求的是速度和工期,不容你这样做。原因三就是现在的木匠手艺达不到传统家具工艺的要求。木匠的工艺技术多少年来都是师徒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记载和著书立说。师父传给徒弟技术后都要留一手压箱底的绝活儿不教,防止徒弟全部学会后不再尊敬自己。如此代代都有所保留,那么技术水平也就一代不如一代。直至如今机器工具高度发达,使本来就所剩不多的传统手工技术更加糟糕。机械发达了,人就懒惰了,也就不会再去钻研和练习传统的手工操作了。机器完全可以代替人工吗?那可不见得。试问,高科技化的多头开榫机开得了“枣核榫”吗?鱼鳔不是堵严榫卯之间的空隙的,而是撮严的。这就要求榫卯之间的空隙极小,榫插入卯眼中既可以活动又不能活动太大,榫子插入一半时透过卯眼看榫头的缝隙似看见亮似看不见亮,这时再使鳔粘合。好的匠人做家具既省鳔又严实,不像现在的匠人严不严拿鳔填的做法。据北京手艺高超的老木匠讲,一件活儿使好了鳔后用锤砸,就是将木头砸折使鳔的榫卯不能开,否则就不算出师。
现在有些厂商在制作家具时使用绝户胶将家具“做死”,这样以来受害的还是最终购买者。有朝一日家具需要修理时,他们面临的将是榫铆无法被打开的难题。所谓“绝户胶”一般指的是树脂类工程胶水,其特点是胶水干后凝固成黑色的树脂,强度极高有的甚至超过木材本身强度且耐酸耐碱。用它粘完家具的接缝处往往留有黑线,这样的榫铆是无法被打开的,强行拆开的后果只能是榫头断在榫眼里。滴入50%的硫酸1小时后用水清洗干净再滴入火碱,24小时后用蒸汽熏蒸这样可以达到松动的效果但是用力拔开时榫头仍会被粘掉一半以上。
附:鳔胶的制作方法
1,买来的鱼鳔 (最好买大一点的,越大越出胶)洗净,去净油脂。
2,在锅里煮几分钟捞出,剁碎。
3,放于碗中加适量的水,文火在笼屉中蒸4-5小时。
4,滤出残渣,胶汁晾凉成冻状后,用卫生纸吸取表面油脂(最好刮掉表层),取出切成条状,摊开晾到一定程度可以晒干。呈半透明状胶体。
另外,鱼皮,猪皮胶都可如法炮制。干鱼鳔泡胀后也可以如法炮制。说穿了就是把不含油脂和调料的鱼冻,皮冻晾干就是胶。此外,使用时熬胶要注意水和胶的比例,体积比大约是1:0.2---0.3左右,泡胀后隔水加热,就可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