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朵里在响)

2025-02-24 20:52: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耳鸣是耳科的常见症状,它指外界无声响时,而患者自觉耳内有响声,常描述为蝉鸣声、气笛声、嘶嘶声或嗡嗡声等。高音耳鸣时可使人烦燥不安,影响工作和睡眠,患者非常痛苦。

  耳鸣的出现有时为持续性的,有时为间歇性的,轻时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严重时则扰人不宁。某些生理性动作,如咀嚼、呼吸及吞咽等都可以产生声音,但不将此看作耳鸣。

  耳鸣临床表现为搏动性耳鸣(患者描述耳鸣为与心跳一致的飕飕声、嘀嗒声或轻叩声,用听诊器置于患者颞部或耳部,常可以听到这种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较为常见,是一种连续而稳定的噪音,如病者所描述之嗡嗡声、蟋蟀声、钟声或摩托声)。耳鸣可自然消失,或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终生不停。出现耳鸣的同时,常伴有听力衰退,或耳聋、眩晕等。因此在辨别疾病时,要详细记录耳外伤史,耳毒性药史,耳聋史和眩晕史。不仅耳部疾病可引起耳鸣,如中耳感染、美尼尔氏病、耳硬化症、外耳道异物等,其它全耳性疾病也可出现耳鸣,如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血管系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血管意外药物中毒(重金属药,咖啡因),老年性听神经病变等疾病。若仅发生一侧性耳鸣,其病变多在传音器官。若双侧耳鸣,而没有其它症状,应考虑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征象,如早期动脉硬化,老年性聋的早期表现等。短暂性的耳鸣常表示病变轻微,属于耳间断性或强度不定的波动性耳鸣,并同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可见于美尼尔氏病。

  耳鸣严重者要解除精神上的压力和思想包袱,适当服用抗惊厥药(苯妥英钠)和镇静药(安定、舒乐安定)。如夜间影响睡眠时,可打开调频收音机,将频率调至两个电台之间,让收音机发出连续而稳定的沙沙声,以掩蔽耳鸣,帮您入睡。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还可配成特制耳鸣掩蔽器。若属病情顽固,药物治疗不显著时,可采取手术治疗,某些某鸣患者用针灸治疗后也有一定的效果。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它不仅令人不安,影响工作和生活,还常常是耳部或全身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因此应引起人们的注意。那么耳鸣与哪些疾病有关呢?

  ●全身性疾病当肾病、肝胆疾病、糖尿病、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导致全身功能紊乱时,常会出现耳鸣症状,其特点与药物中毒引起的耳鸣一样,都是高音调、双侧性。

  这种耳鸣一般会随上述疾病的康复而消失。此外,有资料表明,耳鸣可能是冠心病的先兆。据统计,在有耳鸣的冠心病患者中,86.7%的患者耳鸣比心绞痛先出现,8.6%的患者心绞痛和耳鸣同时出现。这是因为耳蜗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

  专家指出:耳鸣可作为早期心脏病的重要标志。因此,一个原来没有耳鸣症状的中老年人,在近期内突发耳鸣,应及时检查血脂、血压及心电图,以明确是否患有隐性心脏病。有些人长期耳鸣,但如果近期耳鸣加重,也应该检查心脏。

  ●身体虚弱这种耳鸣多没有器质性病变,常由于血管张力不足、局部供血差引起。中医认为,它是肾虚的表现。

  ●神经衰弱这种耳鸣音调高低不定,多为双侧性,常伴有头痛、头昏、失眠、多梦等症状。这种耳鸣还与忧郁有关,调节情绪可使之好转。

  ●耳部疾患患者多有耳病史,耳鸣在夜间有加重趋势。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传导性耳鸣和感音性耳鸣。当外耳有耵聍、异物、炎症肿胀发生阻塞,耳膜充血、内陷、穿孔,中耳积液或感染、耳硬化症时,均可发生传导性耳鸣。这种耳鸣常发生于病变的一侧,且音调较低,如“隆隆声”、“轰轰声”、“嗡嗡声”。耳的感音部位是内耳耳蜗,如发生内耳震荡、水肿、听神经瘤等,会刺激内耳耳蜗产生耳鸣。这种耳鸣多为双侧性,鸣音较高,如蝉鸣或嘶嘶声,耳鸣常呈间歇性。

  ●颈部疾患颈部肿瘤或其他颈部疾病压迫颈动脉时,可引起受压侧耳鸣。耳鸣的特点为持续性、低音调,随体位变化,耳鸣的程度可有变化。

  ●药物中毒损伤内耳神经大剂量奎宁、奎尼丁、氯喹等药物,可引起剧烈耳鸣,但停药后会好转,多不影响听力。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均有损害,可出现耳鸣,若不及时停药,可迅速发展成耳聋,并难以恢复。药物过敏或中毒造成的耳鸣,往往是高音调,且呈双侧性。

  此外,更年期综合征也可引起耳鸣,尤其是睡眠不好的人更严重。但也有少数耳鸣患者病因不明,需定期观察、检查。特别是单侧呈高音调耳鸣的患者,更应定期去正规医院神经科、五官科检查,以便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回答2:

耳鸣是多种耳病的常见症状,也可单独成为一种疾病,中西医病名相同,传统医学又称“聊秋”。
治宜针对病因,辨症施治,补气益血,清肝利胆,通窍止鸣,疗效颇佳。
1:西药新用疗法
处方:心痛定10毫克
服法:舌下含服,日3次,10天为1疗程,低血压者不易服用。
疗效:服用1疗程,有效率达92.7%,扩张全身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障碍作用显著,副作用少。
2:处方:女贞子20克,麦冬、生地、白芍各15克
随症加减:阴虚阳亢加珍珠母,牡蛎各15克。气虚加太子参15克
服法:日1剂,水煎2次,取液200毫升,分2次温服。
疗效:服药5~10剂,有效率达94%

耳鸣药膳

耳鸣是单侧或双侧耳内鸣响。其声如蝉噪或如激,或如钟鼓之声。

1.常见病型

1)肝胆火气上逆 突然耳中鸣响,兼有头痛、面赤,或两耳闭塞如聋,心烦易怒,目红,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2)脾胃痰火上升 两耳时有鸣响,兼有胸闷,呕吐痰涎,口中苦腻,或两耳阻塞如聋,二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3)肾虚不能充耳 耳内鸣响,午后、夜间尤甚,反复不愈,逐渐加重,兼有头晕目眩,或两耳重听如聋,腰酸,遗精,舌质淡,脉沉细,尺脉尤弱。

2.药膳复方

1)菊花粥 菊花末10-15克、粳米60克,共同煮粥食。每日1剂,连服数剂。 2)柴栀花粉汤 柴胡9克、栀子9克、天花粉18克、荸荠粉30克、白糖适量,前三味煎汤,去渣后,加荸荠粉、白糖煮服。每日1剂,连服7-8剂。

上两方可用于肝胆火气上逆型。

3)芹菜粥 芹菜连根120克、粳米250克,同煮粥食。每日1剂,连服。

4)陈皮茯苓方 陈皮9克、茯苓15克、青礞石18克、莲子30克、红糖适量,前三味煎汤去渣,入莲子、红糖煮烂食。每日1,连服8-10剂。

上两方适用于脾胃痰火上升型。

5)狗肉炖黑豆 狗肉250克、黑豆60克,共同炖烂。早晚2次食用,隔日1次,连服2-3周。

6)补肾充耳汤 山萸肉9克、补骨脂9克、知母9克、龟板18克、瘦猪肉90克,药物布包煮汤去渣,加瘦肉煮熟,吃肉喝汤。每日1剂,连服7-8剂。

上两方适用于肾虚不能充耳型。

参考资料:http://www.med66.com/html/2006/3/zh1952253359523600218935.html

回答3:

建议患者多吃含铁,含锌丰富的食物,补铁能够缓解耳鸣耳聋的发生,而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比如鱼、鸡蛋、牛肉、苹果、白菜、萝卜等能够对耳鸣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参考资料:耳鸣(耳朵里在响)

回答4:

1:西药新用疗法
处方:心痛定10毫克
服法:舌下含服,日3次,10天为1疗程,低血压者不易服用。
疗效:服用1疗程,有效率达92.7%,扩张全身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障碍作用显著,副作用少。

回答5:

耳朵里总有一种嗡嗡、吱吱的声音,表现多种多样,可出现蝉鸣、笛鸣等,在临床称为耳鸣。这种情况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出现,有的比较严重,有的比较轻。有的长期如此,有的只是偶尔发作一次。常见的原因有很多,如外耳道炎、耵聍、紧张、炎症、睡眠不足、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等。

常见原因的耳鸣特点如下:

1、精神压力引起:精神紧张引起,常伴有头昏、失眠、腰酸、乏力等。主要见于白领阶层、办公室人员耳朵嗡嗡响罹患率的增高。

2、内分泌失调:以更年期妇女为主。更年期妇女内分泌失调,不规律的激素分泌使身体平衡打破,导致免疫力下降,引起耳朵嗡嗡响。

3、外耳与中耳疾病:如耵聍、异物、肿瘤或炎症等。耵聍、异物堵塞外耳道、触及鼓膜时可引起耳朵嗡嗡响,中耳的血管畸形及病变,也可能引起耳朵嗡嗡响。

4、全身性疾病:一些全身病如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等,由于此类疾病引发的血管或血液原因,使流向颅内、内耳的供血血流不规则,或者由颈部、颅腔血管异常所产生的血管性杂音传至耳内,导致耳朵嗡嗡响。

5、 噪声:长期的噪音刺激容易造成了内耳神经损伤。一般来说超过安全噪声标准(85~90 分贝),这种强度的噪声,都有可能造成耳朵嗡嗡响及耳聋。

6、生活习惯不良:熬夜、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等。现代人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均可导致耳朵嗡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