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大一统王朝来说,事情做不好往往不是负责人水平不行,而是资源不足,还有人扯后腿。魏忠贤能把满朝文武折腾的都不敢和他唱反调,这一点明朝至少有一半的皇帝都做不到,他协调资源的能力应该是不差的。对于朝廷来说干事的人才很多,资源够了对外战争自然差不到哪儿去。
我觉得明亡有一部分原因是崇祯用力过猛,对下面大臣威过重而恩不足,所以寒了一部分人的心,从心里仇视朝廷,所以朝廷有难,不肯用命。外加西北连年大旱,和一些决策的失误,所以走到了这一步。至于说明朝没亡的时候靠魏忠贤所以没事,说这种话的人基本都是没脑子,使得明朝下面官员乌烟瘴气,从根上烂透了,所以崇祯接手以后怎么治都治不好,这方面才是魏忠贤的最大危害。
怎么没有关系,魏忠贤也知道辽东不稳,他也没有好处,所以他才会重用有军事才能人,打压清流,要是最后崇祯能听魏忠贤一句不重用清流派,明朝不至于亡这么快。
实际上这些说的都是没有什么根据的东西。我看到的史料恰恰与之相反,魏忠贤唯一的优点就是很顾及他的朝廷,以至于他听说前线缺马就在朝廷内养马,以备边关之需。可见此人很有大局观。除此之外,别无优点。至于辽东地区,为什么努尔哈赤很长时间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那是因为辽东地区出现了很严重的天灾人祸,秀才造反,整个辽东震动,努尔哈赤才无暇他顾。这个并不是什么魏忠贤的功劳。
至于什么工商税,崇祯皇帝收的一点儿也不比魏忠贤少,崇祯皇帝的特务统治也比魏忠贤更上一层楼。这才是历史的真相。明朝崩溃是源于经济危机,产生了大量社会矛盾。当时中国是以白银铜作为货币,但中国白银很少都是西班牙在美洲的银矿通过南洋贸易到中国,崇祯时期恰逢随后欧洲30年战争,西班牙把白银都用去打仗了,中国的白银猛涨物价崩溃,随后欧洲打完仗,白银又回流中国,于是经济又繁荣起来,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
魏忠贤确实抢班夺权,但是他给自己的定位很准,他是宦官无论权利再大也必须依附皇权,所以魏忠贤无论如何会尽自己所能维护明朝政权稳定,而当时明朝也只有魏忠贤有这个手段能力,蛇无头不行,魏忠贤倒台,明朝政权瞬间出现真空期,给了皇太极机会。
崇祯若继续重用魏忠贤,东林党也翻不出浪来,闯贼也不会造反,自己也不会恳求大臣捎银子充军费,闯贼攻城拼死命守城的是早先魏忠贤训练的太监组成的军队,陪崇祯上吊的是叫王承恩的太监,而开城门的是东林党人,怱悠神机莒不开炮的也是东林党人。崇祯杀魏公公时,魏对他说,杀了他,明必亡。崇祯过分相信东林党人,国家税收不上来,国库空虚。可以说崇祯朱由检玩死了自己。
明之所以扛的住清,关键是有魏忠贤搞不定的人,虽然这个人几起几落,但他却是抗衡清的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孙承宗,他缔造的关锦宁防线不仅是这三年,在往后的好几年,就是明亡了都是清军不可鱼跃的屏障。明朝从万历不上朝开始衰败,到阉党专权,国家形式更加严峻,从萨尔浒战争后,明朝基本处于守势了,后面虽有松山这样的大规模战争,但是我认为是明朝的回光返照,已经不可能挽回颓势了,崇祯一生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错杀袁崇焕,为了自认为莫须有的党争,自毁长城,实在没有帝王的大局观。
魏阉其实只是木匠哥加强皇权一种手段或者棋子,打压虚伪贪婪爱扯皮而又干不成正事并且一毛不拔的文臣,有效贯彻执行皇帝的旨意与政策。都是贪官,魏阉至少好能捐20万两银子犒劳边军,文臣们呢全北京城的文臣加起来都舍不得这么多,他们要留给李自成拷掠几千万两;没有军费,魏阉加商税加矿税,没有向农民摊派,硬是被东林党及其他知识分子文臣所代表的东南士商阶层不惜以暴力抗法的形式弄出个五人墓碑记。到崇祯朝东林党废魏阉财税,所有不足费用都摊给农民,于是就有了越叫越多农民起义军了。历史是文人写的,魏阉连字都不识,但论忠君报国,太监的情操还是比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强了一点点。
历史上不存在什么忠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儒林之道就是要把什么说成正统。关键是发挥自己意志的时候屁股坐哪里。君王都是好的,现在看来,不过是打下山头的黑帮要洗白自己罢了,从现在好多人的反应,也清楚了为什么古时要尊儒。如果你是秦二世的赵高,那就是一个人的本能,没有其他影响的发挥。
有些像魏忠贤奸臣暂时动不得,嘉靖才是绝顶聪明的人,难道他不知道严嵩,严世藩贪,难道他不知道张居正,高拱有能力难制服。为什么用大炮海瑞,因为他刚直,脑子一根筋,来制衡。 魏忠贤的确该杀,但那个时候不是时机,没有其他人能够代替他填补那个位置,自己的势力也没培植起来 水瓶座的崇祯皇帝资质还是差点火候。努力不到点子上。 但是也不喜欢嘉靖皇帝,优秀的领导者要文治武功 刚柔相济,阴阳结合。处女座的嘉靖阴气太重,懒惰 不勤政等于说占着茅坑不拉屎。要是他有朱元璋5分之一的勤勉,坚定,执着,明朝也不会从他开始堕落。 人既要聪明又要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