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设置的课程内容既包括通信系统的经典和基本内容,也包括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并且与国际通信技术动态保持同步,不断引入最新通信技术。通信原理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如下表所示:注:字母后的序号代表授课顺序,每条所述的内容讲述两学时。
知识大类
授课内容
A基础部分
A1 通信系统组成、分类和通信方式
A2 信息及其度量、通信发展趋势
A3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平稳随机过程
A4 高斯随机过程和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A5 窄带随机过程和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A6 信道定义与数学模型、恒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A7 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分集接收技术
A8 加性噪声和信道容量的概念
B模拟通信
B1 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原理
B2 调频系统原理和各种模拟调制系统性能比较
C数字通信
C1 数字基带传输概述及频谱特性
C2 基带传输常用码型
C3 基带脉冲传输、码间干扰和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C4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和眼图
C5 均衡技术和部分响应系统
C6 抽样定理、脉冲幅度调制
C7 脉冲编码调制
C8 增量调制
C9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C10 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
C11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C12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C13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C14 匹配滤波器
C15 最小差错概率接收准则和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C16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C17 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C18 同步原理概述和载波同步
C19 位同步
C20 群同步
2. 知识点提炼通信原理.png
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信息量、平均信息量、信息速率。调制信道模型;编码信道模型;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加性高斯白噪声;Shannon信道容量公式。AM、DSB、SSB信号调制与解调;AM、DSB、SSB信号抗噪声性能。数字基带信号;AMI码、HDB3码、PST码、双相码的编码原理和主要优缺点;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无码间干扰时的基带系统抗噪声性能。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PAM)原理;脉冲编码调制(PCM)原理;增量调制(ΔM)原理;二进制数字调制解调原理;二进制ASK,FSK,PSK、D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最佳接收准则;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形式;匹配滤波器原理,载波同步原理;位同步原理;群同步原理。
难点
AM、DSB、SSB信号抗噪声性能,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脉冲编码调制(PCM)原理;增量调制(ΔM)原理;二进制ASK,FSK,PSK、D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形式;群同步原理。
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突出课程的重点,力争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本课程的重点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通过课后的练习以及实验课程的强化,使学生真正能掌握本课程的重点,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对于本课程的难点,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集中力量对难点进行细致的阐述、分析,然后鼓励学生对难点进行讨论,然后将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的加以阐述、分析,帮助学生对难点有较透彻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独立的完成某些公式的推导,使其对一些重点、难点中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将其应用与实践之中。 设问诱思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问,巧于提问,从而启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比如在介绍模拟调制技术之前,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进行调制?
换位思考法:在备课时,大脑里首先扮演学生的角色,感悟学生的困惑,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攻克难点,解惑疑点,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逆向思维法:这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反向思维方式。例如:在讲解如何确定残留边带滤波器传输特性应满足的条件时,就应用了逆向思维法,意在培养学生灵活多变、多向多维化的思维方式。
借用对比法:在讲授数字调制原理时,借用已学过的模拟调制的原理、分析方法和结论,从而简便地推演出数字调制的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数字调制特有的键控调制方式,这样使学生既巩固了原有的理论知识,又扩展了新的调制理论及分析方法。
引入教学课件作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将PPT,flash动画,仿真软件相结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些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包含了声、影、图、文等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教学知识,能演示一些文字描述比较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将繁化简、将难化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