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医学生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2025-01-04 06:27: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 提高临床教师的实习教学带教水平是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必备要素要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水平的临床技能,还要有较系统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善于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最近几年,通过岗前培训和举办各类短期专项培训班,我们对各级教师在教育理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训练。
在临床实习教学阶段实行导师制。在实习开始前,由临床学院和教研室共同确定实习导师人选。导师必须是高年资讲师或副教授,并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教学意识较强,热心带教。学生实习的每个科室各选派一名导师,导师全脱产,主要从事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任职时间至少一年。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临床实习的具体工作,制订临床实习计划的实施细则,监督各类教学活动(小讲课、病例讨论及临床操作示范等)的落实, 对病区带教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指导和监督,组织实习出科考核。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各科室轮转,而各科室的导师是固定的。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各科室的导师进行横向评估,对优秀导师给予表彰、奖励,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通过教学相长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了高水平教师的直接指导,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得到正规的、全面的培训,为他们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改革出科考核方法,确立科学的评估方案,是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调动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必要方法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十分注重考试分数,以往的实习出科考试侧重点在理论,使医学生成天在背书,而忽略了临床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为了纠正这一不良现象,我们以内科为试点,对实习出科考核进行了全面革新,根据实习大纲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七大要求(即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选择和结果解释、疾病的综合分析和诊治水平、医德医风、医患交流与合作技能、各类临床操作技能)设计出了新的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的综合考核方案病史采集、体检、疾病的诊治占50%,现场抽题口答(以常见病的诊断、治疗,辅助检查的选择和结果解释为主要内容)占2%, 病例分析占20%,病历书写占5%,医德医风和工作纪律占 5%。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对于病史采集、体检、疾病的诊治这方面的考核,内科、妇产科、儿科是随机指定一名患者,被考核学生先采集病史,然后做全身体格检查(妇产科和儿科还强调专科检查),接着现场书写大病历,并根据监考教师提供的必须辅助检查报告单,提出初步诊断意见、治疗原则,列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整个过程由两名教师监考一名学生,并限时100分钟,超时扣分。
外科则由两名教师监考两名学生进行一个小手术,以考核学生的无菌术和常用操作技能;病例分析全班按实习科室集中进行;病历书写由导师从学生按要求每周必须撰写一份的大病历中随机抽取一份进行评分,导师评分后将修改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医德医风和工作纪律由导师和病区带教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工作情况给予评分。在学生实习动员会上,我们就将上述出科考核方案明确告知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临床实习并不是死背临床理论,而是重在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想顺利通过实习出科并取得高分,必须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珍惜每一次机会,多动手,多动脑,做到眼勤、手勤、腿勤、口勤、脑勤,并结合临床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去复习理论知识,才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实习效果。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广大实习生在病房、在门诊抢着接诊病人,争着做操作,并严格按照临床操作规范来进行。近2年来,由于学生增多,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临床实践的机会相对减少,各科的导师和病区带教教师在实习之初,通过看录像、CAI课件及教师临场操作等各类临床操作方式进行示范,使学生掌握各种临床操作的步骤、要领、注意事项等。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体检等常见的临床技能教师尽可能督促学生多做、做好,对于胸穿、腰穿及骨穿等各类临床操作,教师则尽可能安排给学生做,少数风险较高的操作安排学生做助手。操作结束后,导师和带教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以上举措,大大缓解了学生多、实践机会少的矛盾,全面提高了学生临床实践操作的质量。病历书写是临床医生必备的基本功,也是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病历还是患者重要的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