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和m没有直接关系,只能说是G跟m成正比,因为g是一个随着地理位置变化的参数(赤道上,它约为9.8N/Kg,越往两极越小,在粗略计算中,一般取10N/Kg)。物理意义可以说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9.8N的地球吸引力。
不能说G与m成正比,因为g是一个随着地理位置变化的参数,它也不是一个比例常数,其中对于一个指定的主体而言,只有m是衡量。所以g的物理意义就是一个随着地理因素变化的加速度参变量。
这个,我认为应该是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因为这个g不管是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它的确切数值都应该是用万有引力定律之类的算出来的,是有物理意义的,有可能可以说明引力场强弱之类的,不能按照一个单纯的比例常数判断。
我不是物理专业的,所以这个也只能回答到这个程度。顺带说一句,我很欣赏你的探索思考精神,一定要保持下去啊,这种精神在以后的学习里是很有用处的。
首先,在高山上,由于离地心的距离r比在低地处要大,所以根据GMm/r^2=mg,可知当r增大时,g减小。
而在赤道上,g’=g-v^2/r(v为赤道处地球表面某点自转的线速度,r为地球半径),而在两极g'=g(即与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重力加速度相等),故在赤道处,由于万有引力有一部分用来克服地球自转所带来的向心力,故表观的重力加速度就变小了。
剪贴别人的。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在仅受重力作用时具有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也叫自由落体加速度,用g表示。
所以有物理意义,到高中你就知道了。牛顿第二定律:F=ma,m为质量,a为加速度。力的单位N其实等于 kg·m/(s^2) 。对于一个物体来说,重力其实是引力和向心力的合力,只是在地球附近重力基本等于地心引力而且基本不变。重力不变加速度就不变,而这个加速度就被定为g=9.8m/(s^2)。
有兴趣的话可以借来高中物理必修一来系统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