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的作曲是谁?

2024-11-24 04:38:2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帕海贝尔pachelbel johann(1653-1706)德国著名作曲家,是巴赫的老师.
  帕海贝尔,约翰(1653年8月生於德国纽伦堡;1706年3月7日卒於德国纽伦堡)。德国作曲家及风琴家。一六七四年开始与当时在维也纳颇负盛名的克尔(j,kas-par kerl)学习风琴与作曲。同时是维也纳皇家教堂的副风琴师。一六七七年任职埃森纳赫(eisenach)宫廷风琴师。次年五月赴埃福(erfurt)任普雷第格教堂(pred-gerkirche)风琴师。一六九0年至一六九二年任职斯图加(stuttgart)宫廷风琴师。一六九二年至九五年任职哥塔(gotha)。一六九五年之后,任职纽伦堡圣塞巴都教堂(st.sebaldus church),一直到逝世为止。

  他最重要的作品是风琴曲,特别是他的圣咏前奏曲。他的作品,以对圣咏旋律的高度装饰见长。最重要的作品,是六组变奏曲,以「阿波尼六声音阶(hexachordumapollinis)」之名出版。
  Canon in d 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则”。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简单的讲,就是有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制及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卡农曲长仅五分钟,是微不足道的小品。讽刺的是,使帕海贝尔留名后世的反而是这首卡农。卡农旋律简单朴实,但具有精密完美的乐曲结构,充份展现对位法的魅力。乐曲中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其低音部为只有八个音符组成的同一旋律,同一旋律从头到尾重覆了28次。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卡农曲”。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
  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听说因为聆听卡农;当年年轻的帕赫贝尔,忍受着爱妻孩子死于鼠疫的巨大痛苦,创作出一组不朽的音乐,以纪念往逝的死者,其中的一首变奏曲,就是后人所称呼的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准确地说,作为一种曲式名称,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其原意为“规则”,“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一如人世间至死不渝的爱情,相爱的两人生死相随,缠绵至极。

回答2:

卡农
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贝尔,
1653-1706)的卡农,
全名
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
一部
被提名为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
曲子
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
场景
中运用了这首作品。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
灵感
。这是作者在
意大利威尼斯
时写的音乐,用了
回旋曲
曲式
,有
无穷动
音乐的
元素
在里面
。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
卡侬
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回答3:

卡农的作者是pachelbel johann(帕赫布尔)德国著名作曲家,是巴赫的老师。

回答4: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
曲调
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
直到最后
……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
和弦
,它们会融合
在一起
,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就像
两个人
生死追随。
卡农Canon是一种
曲式
的名称,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
音节
不停重复同一段
乐曲
。一般的演奏法是以
大提琴
启奏,三把
小提琴
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
旋律
,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廿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能御简如繁,
作者
可说
已臻化境
。作者是德国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曾是
巴哈
的老师。不过有人说是当时某位不知名的
作曲家
,为了售出此曲而冒称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帕卡贝尔的作品。
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贝尔,
1653-1706)的卡农,
全名
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因为有
一部
被提名为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的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电影配乐,这首
曲子
便广为人知,《我的野蛮女友》同样也在
场景
中运用了这首作品。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
灵感
。这是作者在
意大利威尼斯
时写的音乐,用了
回旋曲
曲式,有
无穷动
音乐的
元素
在里面
。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
卡侬
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