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的一般规定

2024-12-27 01:20:2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基施工一般标准规定:
  1、土质(包括一般土质及黄土、膨胀土)挖方段的换填宽度为边沟底部设置的渗沟间的宽度,低填路基的换填宽度为两坡脚之间的宽度。
  2、低填段落系指路基高度小于路面厚度与路床之和的路段,低填路段在路面以下换填透水性材料或灰土,地表以上为填筑,地表以下为挖除回填。 3、黄土段挖方路基路床以下处理范围为挖方边沟外1.0m
  4、透水性材料优先选择挖方段的废方石料,其最大粒径小于10cm,含土量小于5%,也可采用碎石、砂砾等材料
  5、土质路段,地表横坡陡于1:2.5时,除要求挖台阶外,在路基顶面下20cm和80cm处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的长度为6m,伸入挖方侧2m,填方侧4m。同一层土工格栅在长度不足需搭接时,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cm。铺设时采用插钉固定,插钉按2mx2m间距布置。
  6、对于土质路段,填方段应优先选用级配良好的材料填筑,挖方段应超挖80-250cm,之后路基全宽范围内填筑透水性材料或灰土,横向分别填筑至填方路基边坡外侧及挖方边沟内侧。
  7、纵向渗沟和横向盲沟均采用3-6cm的碎石,碎石必须洁净,横向盲沟与纵向渗沟周围用渗水土工布包裹,地面涂沥青,沥青用量为1kg/m,土工布规格为200g/m,其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
  8、浸水路堤防护,浆砌片石护坡每长10m设一伸缩缝,缝宽2cm,缝内填塞沥青麻絮。
  9、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路段,单击夯击能由现场试夯结果确定。
  10强夯置换处理范围的两端与相邻用地界的距离为1m,且墩底穿透软土层进入稳定持力层不小于1m。
  11、新旧路堤结合部在原坡面清表30cm。原路基削坡:在原路基的土路肩与硬路肩分界处向下按1:1坡度挖除原路基填土。
  原路基挖台阶:新建路堤部分自下而上开挖台阶至路床底面,每级台阶宽80cm,高80cm,最后一级不足80cm时按实际高度开挖,宽度与高度相等,开挖一阶及时填筑一阶。路床及路面部分从原路面自上而下开挖至新建路床底面。

回答2:

土方开挖
1、开挖前应对开挖区域的原地形进行复测、拍照、报监理审批,作为工程量计量的依据。
2、开挖前先作好排水设施,保证土石方工程排水顺畅。
3、挖土应由边到中,分层循序进行。当开挖至接近路基设计顶面时,应根据土质情况注意预留碾压沉落高度,其数值可通过试验确定。
4、路基的尺寸和高程必须符合图纸要求,不得超挖,同时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
5、地基的任何部分受到扰动或损坏时,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予以超挖。
6、开挖完后路基要进行平整、碾压。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堑以下深度0~30cm内路基压实度要求达到95%。如达不到压实标准时,要进行换土处理。
7、整个施工期间,始终对所有挖方和路堤的工程边坡、路拱和排水沟进行修筑,并予以养护来保证满足排水的要求。
8、路基在开挖过程中,若遇软弱地层或障碍物,需采取特殊措施时,应与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商讨处理。
土方填筑
1、填方材料使用现场内开挖的材料,并保证其在规定的含水量状态下能被压实到设计规定的密实度。
2、填筑前要对路基、台背等进行基底清理,保证施工场地能按设计要求进行平整压实。
3、填土路基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其分层填筑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相适应,一般每层松土填土厚度不应超过30cm。路基填筑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以便最后削坡,严禁贴坡。
4、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填筑上一层。否则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补压。检验频率每2000m²检验8点,不足2000m²时,至少应检验两点,必须每点都符合施工规范(JTJ071--98)及设计要求。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验点。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5、路基修筑前15天应在取土地点取样进行击实试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碾压前应先测定土的实际含水量是否符合或接近最佳含水量。如果回填土太干燥,应在碾压前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压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土再碾压。
6、回填作业时,先填低洼路段,后填一般路段;先填路中,再逐渐填到路边。按水平分层逐层填筑,分层碾压,每层压实度要达到90%以上。不得顺坡铺填,最大层厚不超过20cm,土块粒径≤10cm。
7、碾压机行走方向应平行路基中线,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路中线方向不应小于50cm,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辅以夯实,夯实时应采用连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迹搭压宽度不小于1/3夯位。
8、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慢后快、先边后中、先高后低以及轮迹要叠的原则。
9、每层填筑时,保证填方材料在路堤全宽很好成形。出现不规则或凹陷表面时,采用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