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尽:尽了酒宴兴致。
深:表示距离,与“浅”相对。
整句意思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
出自宋代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为: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还记得那次在溪边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兴以后大家乘着夜色赶快掉转船头,却不料走错了路小船划进了藕花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为忆昔之词,非当时当地所作。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也就是词人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的作品。
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原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2)溪亭:临水的亭台。(3)日暮:黄昏时候。(4)沉醉:大醉。(5)兴尽:尽了兴致。(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7)回舟:乘船而回。(8)误入:不该入而入。(9)藕花:荷花。(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争,使劲、抢着。(11)惊:惊动。(12)起:飞起来。(13)一滩:满滩。(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译文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日暮时分,却因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一直玩到兴尽,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过,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2]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原文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该入而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争,使劲、抢着。
(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满滩。
(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日暮时分,
却因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一直玩到兴尽,乘舟返回,
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过,
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2]
尽了兴致天色已晚,便乘舟返回,却错误的进入了荷花池深处。
游兴得到了满足,天也黑了,诗人便往回划船,谁知却错误地划入了荷花池的深处。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