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是表征细粒土物理性能一个重要特征,一般用塑性指数来表示。过去的研究表明,细粒土的许多力学特性和变形参数均与塑性指数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
所有的土分类图都能准确区分黏性土(淤泥和淤泥质土、黏土和粉质黏土)和无黏性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和砾砂)。
土与岩石的根本区别是土不具有刚性的联结,物理状态多变,力学强度低等。土由各类岩石经风化作用而成。土位于地壳的表层,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主要地质环境。
土的天然含水率与土的液限之差与塑性指数之比,称为天然稠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塑性指数
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也就是说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
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对黏性土进行分类。粉土为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黏性土为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其中:Ip>17 黏土;Ip>10 粉质黏土;Ip<10或Ip=10 粉土。
扩展资料:
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叫作界限含水量,也称为阿太堡界限,有缩限含水量、塑限含水量、液(流)限含水量、粘限含水量、浮限含水量五种,在建筑工程中常用前三种含水量。
固态与半固态间的界限含水量称为缩限含水量,简称缩限,用ωS表示。半固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含水量称为塑限含水量,简称塑限,用ωP表示。可塑状态与流动状态间的含水量称为液(流)限含水量,简称液限,用ωL表示。含水量用百分数表示。
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时土体处于流动状态;天然含水量小于缩限时,土体处于固态;天然含水量大于缩限小于塑限时,土体处于半固态;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小于液限时,土体处于可塑状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塑性指数
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也就是说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
因此,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对黏性土进行分类。粉土为塑性指数小于等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黏性土为塑性指数大于10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其中:Ip>17为黏土,Ip>10为粉质黏土,Ip<10或Ip=10为粉土。
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