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鳍病/病尾病(嗜水气单胞菌):
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刺激过多,或鱼儿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感染迹象: 最初,鳍的边缘出现轻微的不透明的外观。然后膜一片片地脱落,暴露出鳍刺,鳍刺开始依次裂开。当裂缝到达身体时,受侵害的鱼通常都会死亡。
感染详述: 引起烂鳍病的细菌可能经常出现,特别是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鳗弧菌,它们只在恶劣的环境里侵害不健康的鱼。这些细菌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斑点、区域发炎和溃疡。细菌传染引起的损伤使受侵害的鱼容易受到来自其他病原体如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害。
扩展资料:
1、环境特征
性情温和,小巧玲珑,几乎终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动。易饲养,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饲养水温20~23℃,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日常饲养时,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鹅卵石,使水质清澈。
2、形态特征
斑马鱼体长4~6厘米。体呈纺锤形。背部橄榄色,体侧从鳃盖后直伸到尾未有数条银蓝色纵纹,臀鳍部也有与体色相似的纵纹,尾鳍长而呈叉形。雄鱼柠檬色纵纹;雌鱼的蓝色纵纹加银灰色纵纹。
3、雌雄鉴别
雄性体型细长,颜色略深,条纹较为显著,为深蓝色条纹间柠檬色条纹;雌鱼身体肥胖,颜色稍淡,为蓝色条纹间银灰色条纹,在性成熟后腹部肥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烂鳍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斑马鱼
斑马鱼常见疾病
1,烂鳍病/病尾病(嗜水气单胞菌):
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刺激过多,或鱼儿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感染迹象: 最初,鳍的边缘出现轻微的不透明的外观。然后膜一片片地脱落,暴露出鳍刺,鳍刺开始依次裂开。当裂缝到达身体时,受侵害的鱼通常都会死亡。
感染详述: 引起烂鳍病的细菌可能经常出现,特别是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鳗弧菌,它们只在恶劣的环境里侵害不健康的鱼。这些细菌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斑点、区域发炎和溃疡。细菌传染引起的损伤使受侵害的鱼容易受到来自其他病原体如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害。
推荐的治疗方法:
A,在100千克的水中放呋喃西林粉0.2克进行浸洗消毒,多次用药后可缓解病情。
B,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灵3~5片,浸洗病鱼30分钟。
C,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5~8片浸洗消毒,可预防感染此病。
D,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
E,用庆大霉素浸洗,在100厘米X50厘米X35厘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
对于如此多的疾病,除非环境条件很满意,任何化学药物治疗都不是完全有效的。有几种以苯氧基乙醇、聚-氯-苯氧基乙醇或呋喃那斯为基础的专用处理剂,假如治疗不被耽误的话,它们可能有效。杀菌的化学药物如氯化苯甲烃胺(新洁尔灭),也能使用。对于冷水鱼类的治疗,水温至少应该升高到16度。
对付烂尾如果一时找不到鱼药,可到药店去买泻痢停(肤腩睉酮),找一小缸药浴,40CM缸加8片(慢慢搓溶于水),同时充气。若是热带鱼将水温升到30摄氏度,隔天补加一半药片,效果极佳。一般一周内会康复。
2,烂鳃病
患烂鳃病多由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虫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两种。
(1)寄生虫烂鳃病:其病原体是指环虫或车轮虫,它们交互感染,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困难,严重时,鳃丝局部溃烂,以至鳃软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5-0.8克,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2克、硫酸铜0.2克、亚硫酸铁0.2克,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或选用晶体敌百虫0.2--0.3克溶于水中,泼洒在1吨饲水中,每周用药1-2次,可有效杀死水中的寄生虫。
(2)细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水霉菌,病鱼鳃丝严重失血,鳃丝发白,严重时有絮状菌丝粘附,
死亡率极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食盐50克、小苏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0.7克孔雀石绿,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
(3)粘孢子虫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孢子虫,鳃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饲水,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鳃丝失血导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
防治方法:选用三年生枫杨树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适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
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也可选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
(4)粘液球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病鱼鳃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高
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
3,白点病:
发病时,鱼体部满白点,这种病是由一种小”小瓜虫”的生物引起的,而小瓜虫在30度以上的水温中根本无法存活,所以只需要将水温升至30度以上即可治愈此病。
4,白毛病:
发病时,鱼体表长一层白雾状的东西,这种病大多是由于换水时,没有注意换水前后的水温温差,导致水温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引起的.这时候需要提高两度的水温,加黄粉对鱼支进行药浴。
5,体内虫或肠炎病:
这种病是因为吃不了干净的食物或投喂食物没有定时定量导致的。这时候需要用庆大霉素+痢特灵对鱼支进行药浴。
烂鳍病/病尾病(嗜水气单胞菌)
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刺激过多,或鱼儿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
感染的迹象: 最初,鳍的边缘出现轻微的不透明的外观。然后膜一片片地脱落,暴露出鳍刺,鳍刺开始依次裂开。当裂缝到达身体时,受侵害的鱼通常都会死亡。
感染详述: 引起烂鳍病的细菌可能经常出现,特别是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鳗弧菌,它们只在恶劣的环境里侵害不健康的鱼。这些细菌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斑点、区域发炎和溃疡。细菌传染引起的损伤使受侵害的鱼容易受到来自其他病原体如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害。
推荐的治疗方法:
A,在100千克的水中放呋喃西林粉0.2克进行浸洗消毒,多次用药后可缓解病情。
B,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灵3~5片,浸洗病鱼30分钟。
C,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5~8片浸洗消毒,可预防感染此病。
D,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
E,用庆大霉素浸洗,在100厘米X50厘米X35厘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
对于如此多的疾病,除非环境条件很满意,任何化学药物治疗都不是完全有效的。有几种以苯氧基乙醇、聚-氯-苯氧基乙醇或呋喃那斯为基础的专用处理剂,假如治疗不被耽误的话,它们可能有效。杀菌的化学药物如氯化苯甲烃胺(新洁尔灭),也能使用。对于冷水鱼类的治疗,水温至少应该升高到16度。
对付烂尾如果一时找不到鱼药,可到药店去买泻痢停(肤腩睉酮),找一小缸药浴,40CM缸加8片(慢慢搓溶于水),同时充气。若是热带鱼将水温升到30摄氏度,隔天补加一半药片,效果极佳。一般一周内会康复。
烂鳃病
患烂鳃病多由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虫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两种。
(1)寄生虫烂鳃病:其病原体是指环虫或车轮虫,它们交互感染,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困难,严重时,鳃丝局部溃烂,以至鳃软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最终死亡。防治方法: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5-0.8克,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2克、硫酸铜0.2克、亚硫酸铁0.2克,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或选用晶体敌百虫0.2--0.3克溶于水中,泼洒在1吨饲水中,每周用药1-2次,可有效杀死水中的寄生虫。
(2)细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水霉菌,病鱼鳃丝严重失血,鳃丝发白,严重时有絮状菌丝粘附,死亡率极高。防治方法:可选用食盐50克、小苏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0.7克孔雀石绿,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
(3)粘孢子虫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孢子虫,鳃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饲水,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鳃丝失血导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防治方法:选用三年生枫杨树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适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
多次用药方可见效。也可选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
(4)粘液球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病鱼鳃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高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
白点病:
发病时,鱼体部满白点.
这种病是由一种小”小瓜虫”的生物引起的,而小瓜虫在30度以上的水温中根本无法存活,所以只需要将水温升至30度以上即可治愈此病.
白毛病:
发病时,鱼体表长一层白雾状的东西.
这种病大多是由于换水时,没有注意换水前后的水温温差,导致水温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引起的.
这时候需要提高两度的水温,加黄粉对鱼支进行药浴.
体内虫或肠炎病:
这种病是因为吃不了干净的食物或投喂食物没有定时定量导致的.
这时候需要用庆大霉素+痢特灵对鱼支进行药浴.
基本上就这些吧,希望楼主满意.如有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发信息给我.或到我的空间中,看看”养鱼的基础知识”!
http://hi.baidu.com/810422315
我没有养过斑马鱼,可是我家是养鱼的,对鱼这方面还是有一些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