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的重点是什么

2025-01-05 02:24:4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藏戏的重点是: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主要内容: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拓展资料: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国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戏流传。

藏戏种类繁多,但主流的是蓝面具藏戏。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戏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演员不化妆,主要是戴面具表演。藏戏有白面具戏、蓝面具戏之分。蓝面具戏在流传过程中因地域不同而形成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香巴藏戏、江嘎尔藏戏四大流派。

参考链接:藏戏-百度百科

回答2:

藏戏的主要内容:

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拓展资料:

藏戏的特征:

一:“面具”不同颜色和形状,代表着不同身份和不同的象征意义;

二:广阔的背景、简朴的舞台;

三:有着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的时间长。

四:剧情靠解说来描述;

保留下来的原因: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回答3:

“雄”是正戏,先由“温巴格更”(即戏师)用快板韵白介绍故事情节、地点、环境、人物造型、唱词等,然后人物上场。演出时间长则三天三夜,甚至六七天;短则二三小时,皆由戏师控制决定。

其表演形式为:全体演员,不论是否扮演剧中角色,全部出场,围成半圈,轮到自己表演时,即出列表演,其余时间参加伴唱和伴舞。

其基本演出格式是:先由戏师介绍一段剧情,然后由一个角色出来演唱一段,然后所有演员共同起舞或表演技巧,依此循环。其演出不分幕和场次,剧情讲解者和伴唱伴舞实际上起着分幕的作用。

拓展资料:

藏戏的演出分为三个部分:开场仪式戏“阿若娃”、正戏“雄”和吉祥收尾仪式“扎西”。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藏戏(传统戏剧)

回答4:

藏戏的特点如下:

1,戴着面具演出;

2,演出时没有舞台;

3,一出戏演出时间长则三天三夜,甚至六七天;短则二三小时,皆由戏师控制决定。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拓展资料

藏戏分布于青藏高原,横跨多省区,而各戏班所处地区因自然环境、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也衍生出了各种藏戏的剧种和流派。西藏有白面具藏戏与蓝面具藏戏;青海有黄南藏戏、华热藏戏、果洛格萨尔藏戏等;四川有康巴藏戏、嘉绒藏戏……每个藏戏剧种之下又有着不同的流派,要将其全面而完整地记录,绝非易事。

藏戏音乐也因不同的藏戏剧种风格不同,蓝面具藏戏唱词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其唱腔声情并茂又字正腔圆,而青海黄南的藏戏多用寺院宗教音乐,气氛虔诚,节奏缓慢。由于藏戏演出主要是广场戏,其舞美并非是“舞台美术”,而是服装、面具等。面藏戏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色彩丰富,华丽庄重;且吸收了宗教面具的特点,夸张奇幻,装饰繁复,寓意深邃。

藏戏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作背景,表演时藏戏艺人们席地而唱,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只要有观众,他们就可以不知疲惫地演出,一出藏戏可以演上三天三夜,而观众则安静又感动地沉浸在藏戏演员精湛的表演和美妙的唱腔之中。

藏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华戏曲中最具民族性、地域性、群众性的优秀代表,近年来藏戏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藏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藏戏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巨大肯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藏戏

回答5:

主要内容: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中心思想:这篇课文的作者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重点问题探究:

  1、开头反问句的用法解析:

  作者以反问句的形式开篇,独具特色,先声夺人。概括不仅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出戏演出三天三夜还没有结束”,而且还蕴藏着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写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了伏笔。

  2、藏戏的三个特点: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出戏演出三天三夜还没有结束”。

  3、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

  从藏戏的特点、形成以及特征三个方面介绍的。

  4、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征?

  形成过程: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播下藏戏的种子。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藏戏的特征:“面具”不同颜色和形状,代表着不同身份和不同的象征意义;广阔的背景、简朴的舞台;剧情靠解说来描述;有着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的时间长。

  5、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6、藏戏面具保留下来的原因?

  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面具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威严,绿色代表柔顺,黄色代表吉祥等等,就是象征手法。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些面具在色彩上,尤其在形状上肯定非常夸张,比如,“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这样就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了。

  了解藏戏的面具,我们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智慧,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

  7、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