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典型人物论

2024-12-20 16:40: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而且十分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一些杰出人物甚至是中外闻名,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是其他历史段落无法比拟的.六十年间如此群星闪耀,构成了三国人物的特殊品貌和持久的魅力.
在如多的三国人物中,除了智绝千古的诸葛亮外,最受欢迎的恐怕就是常山赵子龙了.
作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甚至魏延在才干和对蜀汉政权的贡献上都比赵云高出一筹。但是作为小说中的艺术形象,赵云却比以上众人更加深入人心,提起赵云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历史上的赵云,最初跟随公孙瓒,后公孙瓒派赵云帮助刘备,刘备很喜欢赵云便留用了他,因为刘备和蔼公孙瓒是同学,所以公孙瓒很爽快的答应了.赵云起先“为先主主骑”,也就是刘备的骑兵护卫长,后来逐步成为蜀汉集团的重要将领之一。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谋臣如雨,猛将如云,赵云并不是最杰出的人物。
关羽、张飞都有“万人之敌”,是当世之虎臣,曹操等对头也都是怎么认为的。诸葛亮在给关羽的信中称马超为“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黄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赵云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中,从容拒敌,以少胜多,被刘备称赞为“一身都是胆”,并号为虎威将军。但全面考虑,赵云仍比关张马黄略逊一筹,所以在历史上蜀汉排五虎上将时赵云在最后一位.
说到功劳,赵云也不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等人。关羽自和刘备结拜后,忠心不二,是刘备最器重的部下,担任重要职务。早在建安四年刘备重新夺取徐州时,就派关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在赤壁之战前,刘备只有二支部队:一支是刘琦率领的江夏军队一万人,另一支就是“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荆州六郡,“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可见刘备对关羽的信任和器重。而关羽在荆州水淹七军,击退曹仁,生擒于禁,力斩庞德,“威震华夏”,周围几个小郡都脱离曹操统治愿意受关羽节制,吓得曹操想迁离许都,可说是功绩显赫。张飞的功业虽然比不上关羽,但也是刘备的股肱之臣。赤壁大战后,“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刘备夺取益州后,“以飞领巴西太守”,张飞在巴西打败曹操手下的勇将张郃,使曹操多年不敢再进攻巴西。马超虽然迟归顺刘备的时间比较晚,不是元老级的人物,但他的剽悍善战早已是闻名遐迩.刘备围成都,刘璋坚决抵抗,但一听说马超投了刘备,且在城外,立刻开城出降,也算是为刘备立了一大功。黄忠于建安二十四年斩杀曹军名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闻渊死讯放声大哭。魏延从建安二十四年起镇守汉中,刘备去世后,他更是以蜀汉第一大将的身份,南征北伐,出生入死,建立了累累功勋。而赵云长期跟随在刘备、诸葛亮身边,担当护卫将领,没有独自领兵打仗的机会,功业不如前几位了,自然地位不如关张马黄魏了。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拜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而赵云仅为翊军将军,而这种不三不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将军封号很多人都得到了。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关羽、黄忠已经过世,张飞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魏延也进拜镇北将军。这时,赵云的官爵却没有升迁。汉代,车骑将军、骠骑将军是一级上将;前后左右将军是二级上将.所以此时赵云的军阶远远低于其他几位将军.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准备大举北伐。这时,关、张、马、黄均已去世.魏延以镇北将军、都亭侯的身份,担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而赵云则以镇东将军、永昌亭侯的身份,跟在诸葛亮身边,地位仍然不及魏延重要。这种情况,一直到赵云去世也没有改变。
然而,历史上的赵云也不是平庸之辈,他有很多其他人没有的优秀品格:
第一,深明大义。赵云的原则是忠君报国救民于水火.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在封建社会中,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孙瓒,后归刘备,都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出一般的赳赳武夫。
第二,忠直敢谏。益州刚刚安定,刘备想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可见赵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所以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时,蜀国竟无一人敢出来劝说刘备.只有赵云挺身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但刘备不听,一意孤行,终于导致夷陵之败,不仅自己送了性命还害了蜀汉七十万将士的性命.使蜀汉元气大伤。
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像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第三,公正无私。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敦。在战斗中,赵云俘虏了夏侯敦的部将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小时候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云没有私自放走夏侯兰,而是报告刘备;而且根据夏侯兰的能力为刘备推荐他;让他为蜀国出力.公事公办,实堪称赞!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
第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历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与同僚永远保持融洽的关系。这一点,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兴六年,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队伍不乱,“军资什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感人的话语,赵云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让人钦佩不已。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及其他武将,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这一切,为塑造赵云这个艺术形象提供了坚实的历史生活依据。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赵云是抱有深厚感情的.他从自己看待赵云的角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赵云形象。
首先,罗贯中超越史书记载,竭力树立起赵云勇冠三军的虎将形象。
前面说过,历史上的赵云的武艺和威名并不是最突出的。罗贯中为了把自己心目中的这个英雄人物塑造得更为高大,极大地发挥了艺术想像力,使《三国演义》中的赵云的武勇得到充分的渲染。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首次出场,就先声夺人,不同凡响:当时公孙瓒在磐河被袁绍大将文丑战败后,“文丑直将公孙瓒赶出阵后山谷而逃……瓒弓箭尽落,头盔坠地,披发纵马,却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坠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剌。”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将,马上须无铠甲,拈枪直取文丑……大战文丑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拔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赶去。”只见这少年“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威风凛凛。”[1]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真正使赵云名扬天下的是惊心动魄的长阪坡之战,但是这一段经典战例是罗贯中编出来的.《三国志·赵云传》: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根据这一段简单的记载,可以看出赵云在抱着刘禅、保着甘夫人的情况下,只能匆匆撤退,根本不可能在敌军阵中横冲直撞。然而,罗贯中却编织出一连串紧张曲折的情节:先是让赵云两次冲进曹军阵中,救出甘夫人和麇竺,找到麋夫人,接过阿斗,为赵云创造了一个匹马单枪,怀抱幼主的特殊条件。然后,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赵云在曹军中往来冲突,所向披靡,“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剌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2]这一番惊天动地的拼杀,使赵云的形象犹如一尊巨石雕像,巍然屹立在千百万读者心中;使“常山赵子龙”从此成了勇敢坚贞的化身,英武超群的代名词.
罗贯中即使在大胆虚构的时候,也不过分吹捧赵云.也没有明写赵云的武艺超过了吕布、关羽、张飞、马超等人。但是罗贯中巧妙地采用多种艺术手法,使赵云的武艺和勇敢得到了比别人更充分的表现,因而产生了更突出的艺术效果。
其次,罗贯中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表现了赵云的美德。
历史上的赵云的优秀品格,在《三国演义》中大都得到了艺术的再现。例如:用他救出公孙瓒后所说的“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云愿从仁义之主,以安天下,非特背袁氏以投明主”,来表现他的深明大义;用劝阻刘备将成都有名田宅分赐诸官,反对刘备为报私仇而伐东吴[,来表现他的忠直敢谏;以他将刘备集团的开基创业放在首位,不贪美色,拒娶桂阳太守赵范之嫂,来表现他的克己奉公;用他不与黄忠争功,打了胜仗从不夸功自傲,来表现他的谦虚谨慎,等等。
罗贯中在表现赵云的美德时,特别突出了他的机警和精细。本来历史上的赵云在这方面并不突出,罗贯中又一次发挥了艺术创造的才能,把这一点表现得鲜明而生动,使赵云的形象在刘备集团中更加别具风采。当蔡瑁邀请刘备到襄阳赴会,企图借机加害时,赵云带领三百人马随刘备而行。到了襄阳,“云带甲挂剑,行坐不离”。次日宴会,赵云仍是“带剑于侧”,只是由于刘备下令,才勉强到外厅就席。饮了一会酒,他放心不下,入内观看,发觉刘备已经逃席,他便马上率三百军出城寻找。找来找去,不见刘备踪影,“子龙欲入城中,恐有埋伏,遂引军投新野而归”。回到新野仍不见刘备,他又连夜到处寻找,直到找到刘备才算放心。事情的全过程都可以看出他的机警和精细。正因为如此,刘备和诸葛亮对于他办事都特别放心。诸葛亮出使东吴,指名要赵云按约定日期去接他;刘备到江东娶亲,诸葛亮明言:“吾定了三条计,非子龙而不可行也”;周瑜死后,诸葛亮到柴桑吊丧,又是由赵云保护……赵云从来不像关羽那样傲慢托大,也不像张飞那样鲁莽粗心,总是胆大心细,兢兢业业,一次又一次地圆满完成任务。这一特点同他的英武盖世、忠直谦虚等美德相结合,使赵云成为《三国演义》的武将形象系列中性格最完美的人物。
再次,罗贯中精思妙裁,将赵云的亮点一直保持到最后。
历史上的赵云的最后一段重要经历是在建兴六年随诸葛亮首次北伐。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致大败。兵退,贬为镇军将军。”[3]对此,罗贯中在很大程度上作了浪漫主义的改造。一是虚构年已七十的赵云在诸葛亮出兵前自告奋勇充当先锋,在凤鸣山连杀魏国西凉大将韩德的四个儿子,吓得韩德“肝胆皆裂”;“西凉兵素知子龙之名,又见英雄尚在,谁敢交锋?……大败而走”。第二天再次与魏军交锋,不到三个回合又剌死了“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德。这一场厮杀,使读者深深感到赵云宝刀未老,雄风犹在。二是虚构赵云剌死了曹真手下的副先锋朱赞,再一次立下战功。三是略而不提赵云“失利于箕谷”的事实。四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赵云和邓芝从容撤军的经过:赵云让邓芝打起自己的旗号先撤,自己在后掩护,这种虚虚实实的布置使畏惧赵云的魏军不敢放手追赶。赵云却时而冲到魏军面前,剌死其先锋苏顒;时而又出现在魏军背后,一声大喝,“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于是赵云安全退到汉中,沿途毫无损失。这样描写的结果,使这次退却在读者心理上似乎成了一次胜利。五是描写赵云谢绝诸葛亮的赏赐,使得“孔明叹曰:‘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言不谬也。’乃倍加钦敬”[4]。这一系列生动的描写,使赵云在最后一次出征中保持了“常胜将军”的威名,并使他的美德在晚年发出新的光彩。

为什么赵云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会排在所有武将形象之首,比关张等人都高呢?
首先,这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是一个真实性与独创性融为一体的鲜明的艺术形象。
罗贯中笔下的赵云,是一个具有非凡本领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同时又是一个符合艺术真实要求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与赵云有关的情节大都于史有据,使艺术形象的赵云符合历史人物赵云;罗贯中将赵云的种种英雄业绩置于特定的时代氛围之中,使赵云形象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而且由于罗贯中在描写中相当注意细节的真实。长阪坡单骑救主中,在这个以虚构为主的重要情节里,罗贯中尽情渲染了赵云的非凡武艺和胆略,但没有忘记为赵云设置可信的环境和条件:一是让赵云单枪匹马,没有其他累赘碍手碍脚;二是赵云在冲杀过程中,除与张郃战了十余合便夺路而走之外,其他对手均为曹军中平平之辈,没有构成对赵云的真正威胁;三是曹操为了收伏赵云,下令“不要放冷箭,要捉活的”。这就使赵云有可能突出重围。因此,尽管读者感到赵云的勇武是难以企及的,但在心理上却相信它是真实的。
另一方面,罗贯中笔下的赵云,又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问世以前,还不曾出现过赵云这样的英雄形象.这个形象的成功塑造,主要是罗贯中的功劳。在《三国演义》写到的数百名武将中,给人留下鲜明印象的名将有数十人,但像赵云那样胆识兼备,智勇双全,机警精细,谦虚谨慎的形象却只有一个,人们决不会感到他与其他名将有什么雷同之处.
赵云受到读者的喜爱还和现在人的观念的改变有关.就拿对关羽的印象来说,今天的读者早就没有封建时代的小民对他的那种敬畏和崇拜了。相反,人们很不喜欢他的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动辄就把“过五关斩六将”挂在嘴边;对他不顾大局,竟擅自提出要入蜀与马超比武,声称不与黄忠同列,无礼拒绝孙权联姻的要求,等等,人们也很不以为然;对于他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人们更认为是严重丧失立场,敌我不分,是为一己私恩而出卖原则。在今天的读者心目中,关羽的形象已经大大降低了。
相比之下,赵云的英勇善战和一系列美德,则更容易得到今天的读者的理解和欣赏,并能被人们批判地吸收。这样一来,今天的读者喜欢赵云甚于喜欢关羽,也就毫不奇怪了。

回答2:

《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笔下的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一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
一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讬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讬。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
二云别传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先是,与夏侯敦战于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一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二
一云别传曰: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二云别传曰: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一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一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赵云--中国的阿喀琉斯
在三国演义里五虎上将之中对蜀汉王室征战疆场时间最久的就是这位风度偏偏的白马将军.他在长阪坡七进七出,一杆长枪使的是"浑身上下如飘瑞雪,遍体纷纷若舞梨花".当孙权的妹妹要带走刘备唯一的骨血,他又是第一个飞身上船,为刘备第二次的保住了子嗣,年以70还力敌五将.虽然没有关二爷这么大的名望,可是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阿喀琉斯没有大力神那么知名,却也深收世人的喜爱。
★现代人眼中的“五虎上将”

易中天品三国:赵云其实不是五虎上将中的,其实是四虎上将,赵云不得刘备重用,所以没有被封为将军.
http://bk.baidu.com/view/2319.htm

回答3:

赵云 五虎上将中的御林军

想知道历史上的赵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其实,从他的官职与爵位便不难得知。

《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计败曹操,自称汉中王,大封群臣: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早在建安五年,关羽为曹操解白马之围,已被封为“汉寿亭侯”;拜新亭侯张飞为右将军、假节;拜都亭侯马超为左将军、假节;拜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提拔名不见经传的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入蜀咽喉。此时的赵云,仅是区区翊军将军,没有任何爵位。这个官位,在历史上并不常见,可能是刘备为赵云量身定做的一个官位,历史学家认为,所谓翊军将军,并不是封给战场上杀敌的将领,仅是近卫军、御林军的统领而已。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再次封赏,此时关羽、黄忠已卒,张飞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超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魏延也进拜镇北将军。赵云却未能升迁。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北伐,此时蜀中大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均已故去,魏延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赵云好歹领了个镇东将军,却依旧没有爵位。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赵云辞世。

从史料看来,赵云的官职,明显在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诸人之下,后人不免疑惑,《三国演义》里,赵、关、张、黄、马并称“五虎上将”,他人都是高官厚禄,为何只有赵云官职卑微,仅是区区一个御林军统领,且没有任何爵位?

其实历史上,武将的升迁,与战功是分不开的,战功卓著,官职越高,关羽、马超等人的高官厚禄,皆由此而来。关羽的水军精甲万人,曾是刘备参加赤壁之战的主要兵力,是刘备起家的本钱,关羽长年在荆州驻守,其间败曹仁,捉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以至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功绩赫赫,是蜀中头号上将;赤壁大战后,张飞迁为宜都太守,刘备议取益州,张飞与诸葛亮分从两路入蜀,一路伏严颜,荡平诸山头,为刘备取益州立下头功,后又在蒙山计败曹军名将张郃;老黄忠于建安二十四年亲斩曹军名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汗马功劳;降将魏延长年镇守汉中,此处是入蜀咽喉之地,诸葛亮北伐,皆要从此出山;刘备去世后,他更是以蜀汉第一大将的身份,跟随诸葛亮南征北伐,出生入死。反观赵云,虽然有勇有谋,却经常留在刘备、诸葛亮身边,很少独当一面,也正是为此,赵云大半生官职低微,仅仅是蜀汉的御林军统领,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升迁。

这种差距直到赵云去世后仍然存在,后主刘禅即位后,曾一一追谥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惟独没有赵云,后来朝野议论纷纷,姜维等人才商议将赵云追谥为顺平侯。此时已是景耀四年(261年),距离蜀汉灭亡已经不远了。

民意筛选的英雄

说到这样,有人不禁要发问:《三国演义》里,赵云长阪坡单枪匹马怀抱阿斗从数十万曹军中突围,东吴护送刘备娶亲,这种大将风度,比起关羽、张飞来,亦毫不逊色,为何没能加官晋爵?演义中威风八面的五虎上将,历史上职位低微的御林军,强烈的反差,使得赵云成为了三国一大悬案:究竟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进行了怎样的加工,使得历史上出现了两个有着天壤之别的赵云?

《三国演义》中,赵云一出场,便是先声夺人,气度不凡。公孙瓒在磐河为袁绍大将文丑所败,“弓箭尽落,头盔坠地,披发纵马”,几乎送了性命。千钧一发之际,赵云快马杀到,提枪直取文丑,两人大战五六十回合,都未能分出胜负。公孙瓒定睛一看,只见眼前的救命恩人“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无名小卒赵云一上来便能与名将文丑打个平手,可谓勇猛。

真正使赵云名扬天下的乃是长阪坡之战。刘备败绩,后有曹操数十万大军追赶,不得不抛妻弃子,狼狈不堪。此时,刚刚投奔刘备不久的赵云两次冲入曹军阵中,救出甘夫人、糜竺,找到糜夫人,接过阿斗,一路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冲出重围。消息传来,曹军举营皆惊,闻赵云名丧胆。汉水之战,黄忠为曹军围困,赵云前来接应,刺死曹将慕容烈、焦炳,如入无人之境。曹军大骇,连大将张郃、徐晃都“心惊胆战,不敢迎敌”,曹操惊呼:“昔日当阳长阪英雄尚在!”急忙传令:“所到之处,不许轻敌。”一个赵云,令几十万曹军六神无主。

在东吴,赵云的名声也是响当当。赤壁之战,诸葛亮巧借东风,派赵云前来接应。周瑜为除后患,令徐盛、丁奉分水、陆两路追赶,赵云回身一箭射断徐盛船上拽篷索。岸上丁奉连声招呼徐盛靠船近岸:“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阪时否?吾等只消回话便了。”后来,周瑜使“美人计”欲要挟刘备交出荆州,又是赵云随刘备远赴东吴完婚。一直不离刘备左右,将沉溺在声色犬马中的刘备带回了蜀汉。吴国太听说赵云驾临,不由连声盛赞:“真将军也。”

事实上,赵云长阪坡怀抱阿斗突围与东吴娶亲的可信度,皆要打个问号。关于长阪坡之战,《三国志》中只有这么几句话,“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寥寥数语,并未写到赵云大战长阪坡的威风。《三国志》的作者乃是西晋陈寿,晚于赵云数十载,如果赵云真如此神勇,陈寿大抵是不会漏记的。况且,小说中的长阪坡之战尚有两个疑点无法解释:其一,历史上的糜夫人在曹操南下荆州之前已经去世,自然不可能逃难到长阪坡,更不可能将阿斗带在身边;其二,曹营许褚、曹洪皆有万夫不当之勇,怎会任由赵云突围?历史学家认为,与关羽的“单刀赴会”,张飞“大闹长阪坡”一样,赵云“长阪坡救阿斗”也是罗贯中的虚构而已。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根据评话写成,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评话其实经过了最民主的“民意筛选”,他笔下的赵云正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赵云,而不是真实的赵云;而罗贯中又未将赵云单纯描写为一个武将,极力将他塑造成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从赵云在《三国演义》中的处子秀开始,便始终寄托着罗贯中的理想。

淡泊名利的赵云

除了罗贯中的妙笔生花,赵云自身的优点也是他能深受后人欢迎的原因。历史上的赵云并非是个只逞匹夫之勇的猛将,他有勇有谋,镇定淡泊,一身都是优点。汉代末年,袁绍占据冀州,州人多投靠袁绍,公孙瓒闻之,深以为忧,恰好赵云来投,公孙瓒便问:“听说你们州的人都愿意投靠袁绍,你怎么到我这来了?”赵云答道:“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我只是从仁政而已。”刘备得益州后,打算将成都城里的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有功之臣,众将皆喜形于色,唯有赵云正色言道:“昔霍去病言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等到天下安定之时,再返桑归田,岂不更好?况且益州百姓刚刚经历兵乱,应该将田宅还于他们,令其安居乐业,得其欢心”,刘备深以为然。

在蜀汉,赵云并不醉心于政治,刘备在成都自立为王,群臣上表汉献帝,署名第一位是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接下来便是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法正、李严等,赵云的名字远远排在后面;等到刘备称帝,上表劝进的甚至没有赵云;关羽为孙吴所害,刘备欲以倾国之师伐吴,赵云又苦谏道:“贼是曹操,非孙权。”刘备不听劝说,招致惨败;诸葛亮北伐,马谡失街亭,蜀汉各部溃不成军,损失惨重,唯有断后的赵云不损一兵一卒,辎重丝毫无损。诸葛亮要奖赏他,赵云言,“败军之际遇,不当受赏”,他一直能审时度势,就连队伍吃了败仗,尚能处乱不惊。

反观刘备麾下的众位武将,却都有这样那样的性格缺陷:关羽义气深重,却心高气傲、刚愎自用,他瞧不起诸葛亮联吴抗曹的策略,与吴、魏皆结怨,最后兵败罹难;张飞勇冠三军,却鲁莽焦躁,暴虐成性,因急于为关羽报仇,结果死在了几匹布匹上;魏延带兵有方,却自视甚高,目空一切;马超有万夫不当之勇;却时常为一己之欲连累家人。这些缺陷常常给蜀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关羽大意失荆州,使得刘备政权仅仅偏安益州一隅;张飞暴虐,伐吴不成自己先成了冤死鬼;魏延与杨仪的矛盾则差点令北伐的蜀军全军覆没,每每令人唏嘘不已。有了这些缺陷,蜀汉军团中的这些武将的性格更接近常人;反观赵云,性格几乎没有缺陷,完美无暇,自然也谈不上损失,历史没有留下他的缺点、失败,演义又无限夸大了他的武力,在一步步“神化”的过程中,赵云达到了荣誉的顶峰。这便是一个几乎没有在前方打过仗、仅是御林军统领,长期在刘备身边当贴身保镖的赵云,为何能名列“五虎上将”的原因。

回答4:

其一,深明大义。在那个动乱扰攘的年代里,一个人的文韬武略为谁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当其时也,为一己之富贵而趋炎附势,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趋使者更比比皆是。赵云的选择如何呢?据《云别传》记载:当赵云初从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悬)之噩,鄙州论议,从仁政之所在,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赵云的政治宣言。他的原则--“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解民于倒悬。在封建社会中,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孙瓒是为此,后归刘备也是为此,而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于一般的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谏。《云别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以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自此军民安堵。

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云的头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无怪乎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以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时,赵云又挺身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先与吴战”。由于刘备拒绝了赵云,秦宓等人的诤言,一意孤行,终于遭到夷陵之败,使蜀汉元气大伤。这从反面证明了赵云意见的正确。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赵云那样,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其三,公正无私。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敦。在战斗中,赵云俘获了其部下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少小相知”。在这种情况下--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此。不是私自买放,而是报告刘备;不是为自己增添帮手,而是为刘备推荐人才;公事公办,实堪赞赏!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公理事。相比之下,好恶由己,褒贬任情的杨仪之流就差得太远了。

其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能友好相处。这一点,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不及的。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不乱,“军资实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的话语,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而见。那些浅薄自负,自吹自擂之徒,岂能望其项背!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众人,却具有人所不及的美德。

回答5:

猛张飞勇猛.
关羽武力强.
刘备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