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大变法,有一次是因为用唐朝的制度而发起的,这一次变法叫什么

2025-01-03 07:07: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大化革新
1、内容:
(1)废除王室和一切贵族的私有领地和部民,全国土地和人民都作为天皇(国家)的公地和公民。
(2)制定班田收受法,国家对公民班给口分田,六年一次,死后归还,受田者要负担租庸调,租为田租,交稻米,庸为徭役,每人每年十天,也可以绢代替,调为贡物,交纳各种土特产品,一般交纳绢布。
(3)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各级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分掌各部事务,地方设国(省)、郡、里(乡)等行政组织,国司、郡司由中央任命,里长由当地族长担任。
2、性质: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改革。
3、意义:
(1)革新使广大部民摆脱了大贵族的直接占有,他们和从前的自由民一起成为国家的公民(良民),公民脱离了从前的氏族集团或部的组织形式,以户为单位直接隶属于国家,班田制就是按口分田,以户耕种,农民负担较固定的租税劳役,地位得到改善,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而实行土地国有和中央集权,则抑制了贵族豪强的势力,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革新虽然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但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日本部民奴隶制的基本终结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开始形成,也标志着日本从古代奴隶制到中世纪封建制的过渡。
二、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1871年废藩置县,摧毁了所有的封建政权。同年成立新的常备军。1873年实行全国义务兵制和改革农业税。另外还统一了货币。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这些改革遭到两方面的反对:一方面是失意的武士,他们纠集对农业政策不满的农民多次兴行叛乱;另一方面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民权论者,他们要求实行立宪,召开议会,万事决于公论。明治政府在各方面的压力下,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军事工业以及交通运输都得到很大发展。187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1882年成立新式银行。为了满足现代化的需要,大量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到20世纪初,明治维新的目标基本上已经完成,日本在现代工业国的道路上前进。
2、明治维新具体经过:
在地方上具有维新思想的藩主们(长州、土佐、萨摩等藩),开始结成军事联盟,以对抗幕府军队的讨伐,并尝试与天皇接触,寻求倒幕行动的“大义”。1867年,新上任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许可倒幕的密诏。
1868年底,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并命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将一切权力重新归于天皇。与此同时,倒幕派组成了新的政府,用以对抗江户幕府政权。德川庆喜为了转移矛盾,假意将政权归还天皇,却拒绝交换兵权与土地。倒幕派不甘于取得这样的成果,当得知德川庆喜从大阪发兵时,新政府以萨摩、长州藩的军队为主力,在京都附近展开激烈战斗,经过三天的战事,新政府取得重大胜利。旋即新政府派遣东征军攻打德川幕府的最后据点——江户。
德川幕府最终献城投降。不过在日本东北地区,以会津藩为首组成“奥羽越列藩同盟”,继续反对新政府。由于当地农民纷纷起义,新政府军进展顺利。1868年11月,东北地区的叛乱被评定。幕府海军将领榎本武扬率八艘军舰和幕府残兵逃至北海道,并在1869年1月建立“虾夷共和国”。同年6月,在新政府军的进攻下,榎本武扬投降。因1868年为农历戊辰年而被称为“戊辰战争”的内战结束。
4、明治维新具体措施:
随后,新政府迁都东京(旧江户),建立明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
第一,在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奉还版籍”政策,将日本划为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第二,改革身份制度,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候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为减轻因“奉还版籍”而连带的财政负担,废除了封建俸禄。
第三,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发展近代教育。
第四,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5、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经过明治维新而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了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1895、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帝国清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但其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些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回答2:

变法叫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回答3:

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其实这次变法并不只是从唐朝才开始的,公元607年日本开始遣隋,至618年唐灭隋时日本共派出四次遣隋使。那时日本就已经在学习中国了。
推荐你看《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

回答4:

大化改新,是通过模仿中国隋唐制度。
明治维新,是通过模仿欧洲制度

回答5:

大化改制 发生于645年,因此年为大化元年,故名。593年,圣德太子摄政后实行的推古天皇改革,初步确立中央集权制和皇权中心思想,削弱了氏姓贵族奴隶主的保守势力。但改革没有触动部民制,更未摧毁氏姓贵族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