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礼中新娘、新郎的服饰都以红色为主色调,西式婚礼中以白色为服饰的主色调,颜色象征着什么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透过纷繁绚丽的婚俗,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和西方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中国和西方国家人民之间的合作和往来与日俱增,这种要求更显迫切。而对西方国家文化、风俗习惯的了解仅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开展对西方国家文化、风俗习惯的研究,所以我们选择此课题作为研究对象。
几乎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人类似乎天生就有这么一种需要:用婚礼将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公开确定下来。但是,婚礼的形式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所有婚礼习俗中都设计了一些颇有难度的环节。
中西在婚礼上有很大的差别,中国传统俗有“三书六礼”“三叩九拜”的礼节。《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所谓的六礼分别为:
(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
现代的婚礼的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在很多婚礼在教堂举行。除了在教堂,在神社、寺院内也可举办婚礼。考虑到随后去参加喜宴方便,在拥有宴会厅的婚礼礼堂或是酒店内举行婚礼的人也很多。在结婚礼堂和酒店内,设有简易的神台和礼拜室,可以适应举行各种各样仪式。但是,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有趣的是都有双方交换婚戒这一环。
紧接着的仪式是喜宴。大家一起热闹地进餐,出席者向新郎新娘祝贺。另外还有余兴节目,酒席分为西式、中式、日式等等,无论哪种场合,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一种奢侈。在宴席中间,新娘一般换1—2套衣服,例如“神前式”婚礼的新娘起先穿白色和服,随后换上色彩华丽的和服,甚至高贵的晚礼服,新郎虽没有如此频繁地换衣服,但在新娘由和服转洋装时,也会配合换装。
喜宴后,一般只有新郎新娘的朋友参加,开一个毫无隔阂的宴会,这叫做“二次会”。婚礼结束后,大多数情侣会踏上新婚旅行的旅途。
而西方的婚礼则是庄重严肃,又美丽浪漫,令人难忘!《圣经》中说,在远古时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所用证物就是指环。九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不可缺少的程序。新娘礼服的色彩代表着传统,也有其特定的含义,例如白色代表纯洁的童贞。美国、英国新娘选用黄色礼服则象征爱神和富足。
新娘在婚礼当天佩戴头饰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代女子在适婚年龄都头戴花环,以区别于已婚妇女,象征着童贞。起初新娘戴面纱是年轻和童贞的象征,而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则代表纯洁。因此,许多新娘赶赴教堂举行婚礼时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后,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鲜花代表激情和奖赏,传达一种繁荣富饶、出类拔萃的讯息。有幸接到新娘花束的人将有好运气,也将是下一个喜结良缘的人。
新娘一般站在新郎的左边,这个习俗起源于抢婚盛行的年代。由于担心新娘的家人会在婚礼上把新娘抢回去,新郎必须腾出右手来随时应战。根据习俗,婚礼以新人的亲吻宣告结束。这一吻富有深刻的含义:通过接吻,一个人的气息和部分灵魂留在另一个人体内,爱情使他们合二为一。
抱新娘入洞房的习俗由一些土著部落的婚俗演变而来,因为这些部落里的单身女子太少,男子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抢亲,并将她们扛走,免得她们一沾地就会逃走。当代人则认为,新娘不能用左脚迈进新房的门,所以最好由新郎抱新娘进房。
当新婚夫妇乘车出发度蜜月时,汽车的后面会拴上许多易拉罐。它起源于古代扔鞋子的习俗,参加婚礼的来宾向新人身上扔鞋子,如果有鞋子击中了新人乘坐的喜车,就会带来好运。跟在婚车后面的车队一路不停地鸣笛,以驱走恶魔。
其次在举行婚礼时,中西在服装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中国传统婚礼举行时,新娘服装的色调以红色为主,象征着吉祥如意,希望结婚以后日子能红红火火。而西方的新娘则以白色调为主,
婚礼虽是世界各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仪式,但新娘在婚礼上穿婚纱的历史却不到200年时间。新娘所穿的下摆拖地的白纱礼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礼服。由于古代欧洲一些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体,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与祝福,这样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礼服向神表示真诚与纯洁。
西方在19世纪以前,少女们出嫁时所穿的新娘礼服没有统一颜色规格,直到1820年前后,白色才逐渐成为婚礼上广为人用的礼服颜色。这是因为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上穿了一身洁白雅致的婚纱。从此,白色婚纱便成为一种正式的结婚礼服。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的方面,婚礼是其一。这主要是来自与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在不同的思想和风俗的作用下,慢慢演化而成的。但不论在哪个国家,婚礼都充满了祝福和笑声
西式婚礼
穿洁白的婚纱、笔挺的西装、蛋糕香槟、抛花球……简洁神圣的西式婚礼,让那些追求小资情调的、梦想成为公主、王子的新人们十分心动。
在西方的教义里,两个人的结合是上帝的旨意,因此婚礼必须是圣洁的,代表纯洁的
白色是婚礼上独一无二的主色调,白色的婚纱、白色的布置、白色的蛋糕、白色的婚车……一切白色的花卉都会成为西式婚礼上最受欢迎的装饰物。因此,一切都显得简单和素雅。
西式婚礼讲究的是神圣和简单,又叫“神前婚礼”。许下神圣的誓言、统一着装的男女傧相以及天使一般的花童,众星捧月般的把一对新人衬托得像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满足了许多新娘儿时的美梦。
西式婚礼之最
最经典的仪式:在神父的见证下,许下爱的誓言
最常用的色彩:白色
最新颖的亮点:抛花球
西式婚礼的优势
简洁、浪漫。感动。在牧师、亲朋见证下的肺腑誓言,让婚礼显得庄重而浪漫。西式婚礼更注重结婚当事人的感受。
西式婚礼的缺点
程序简单,所以会显得冷清。
不符合传统的婚礼习俗,难讨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欢心。
中等规模的西式婚礼需要5000元—6000元。(包括主持、摄像、布置、音效)
中式婚礼
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凤冠霞帔状元服……中式婚礼上,传统的喜庆与热闹,把吉祥和祝福以最热烈的方式送给一对喜结连理的新人。虽说中式婚礼听起来有些老套,可如今却是个新鲜玩意儿。
中式婚礼讲究“天地人和谐”的哲学,以及人们祈福迎祥的心理,在中国传统意义上,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还是两个家族以及社会关系的事。需要一系列仪式反映婚姻庄重,引起当事人以及相关人士的重视。所以,又叫“人前婚礼”。
以情动人,感谢父母、答谢亲朋好友,是中式婚礼上的一大重点,喝“多子汤”、饮“和睦酒”、吃“团圆饭”、敬“父母茶”等情节,让到场的每一位都感动至深。而新人也会因此感受到婚姻的庄重和家庭的责任。
中式婚礼之最
最经典的仪式:三拜九扣
最常用的色彩:红色
最新颖的亮点:花轿、凤冠霞帔
中式婚礼的优势
喜庆、热闹、感动。热闹的场面能充分照顾到新娘新郎以及双方亲友的个人情感,体现出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文化。
中式婚礼的缺点
繁文缛节比较多,整个婚礼下来,新人会感到很疲惫。
忌讳太多,稍不小心就会触霉头。
凤冠霞帔又重又厚,穿戴起来很沉,尤其是夏天的时候,会很热。
因为轿子不比轿车,数量极少,想要租到一顶花轿需要很早预定。
上楼的,连题目都不看就答,哎···。人家问的是现代西式婚礼与古代西式相比,不是问中国与西方。
现代西式婚礼和古代西式婚礼相比,总体而言,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都是新郎新娘在神父的见证下,然后互相允诺,可能唯一不同的是指导语可能或多或少变化一点点,这当然是随着时代进步而变化的,意思肯定是没有变化的。
但是交换的东西不太一样,古代因为平民很少有戒指,而且,欧洲的古代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奴隶社会,奴隶能不能结婚这个我就不太清楚,假如能结婚的话,奴隶结婚肯定也得有奴隶主支配和允许。
自由民结婚的话,似乎叫唤的东西应该是手帕一类别的,有钱的可能也是戒指。 没钱的可能就是手帕,要不就是直接用草做的戒指。 现在的是穿着婚纱,古代没有,古代当然也是穿着尽量华丽的服饰了,有钱家就传好的,没钱的就普通了,有钱的就盖透明的盖头,没钱的就在头上戴个花环就是了。
所以基本上都是一样。
古代有钱的就在教堂举行婚礼。 没钱的就随便找个神父。
就是这样。
电影勇敢的心 里边讲的是英国古代的一段历史,里边正好有两个结婚的场面,一个是皇族的儿子,一个是平民,里边的仪式,我记得很清楚,和现代的基本上没有区别,有区别的只是结婚对象的政,治地位不同。
手续是一样的,就是交换的东西和穿的东西不一样。
而且古代西方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一些就我们现在看来非人式的规定,比如说,刚结婚的女子的初夜不能首先献给丈夫, 这样的风俗是四千多年前就开始了。 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似乎都是这样的,欧洲的发源地就是这两个地方,所以欧洲的众多国家恐怕直到中世纪都是这种习俗。 非常的邪恶。
甚至皇帝结婚的皇后也不例外,第一夜要给神职人员。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