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的意思

2024-12-13 16:44: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翻译: 晋国的国君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说:“那(君王)为什么不赶快把蜡烛点起来?”

回答2: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回答3:

晋平公问师旷:“我已七十岁,还想读书,恐怕已经太迟了。” 师旷答道:“为什么不点蜡烛?”

回答4:

你可以去少年得到app里的古文有意思里看看,很有意思哦,我都学完了!

回答5:

出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建本》
要理解这句话要联系全段,单独解释这一句会脱离这段话的原意。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解释: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晚了,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热烈);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火把在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
意义:
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但是怕自己这时学习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