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试验中的吸收能量是冲击产生的被吸收的能量。
实际工作中的机械零件和构件,多数是承受冲击能量较小,冲击次数较多的小能量多次冲击载荷。它们的破坏是多次冲击损伤积累导致裂纹的形成和扩展的结果。
材料一次冲击的破坏抗力,主要由冲击韧性来决定;但冲击次数较多的抗力,主要由材料的疲劳强度来确定。在这两者之间,当达到破坏的冲击次数增加时,冲击韧性的影响减小而疲劳强度的影响增加。根据对钢试样进行多次冲击的试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冲击韧性影响范围在100~1000次以下。
把多次冲击试验的数据应用于实际的零部件设计中,需要解决试样与实物的多次冲击强度的模拟问题,例如尺寸的大小,形状的改变,材料性能的变化等。
在近似计算中,可用下述方法处理:当冲击次数小于1000次时,用一次冲击的方法计算强度;当冲击次数大于1000次时,用相似于疲劳的方法计算强度。
扩展资料
从韧性角度选材,最重要的是要知道韧性-脆性转变温度Tk(℃)。Tk通常是根据冲击功(或冲击韧度)、断口形貌特征、变形特征与温度的关系求得。其方法是:
①选取一定冲击功所对应的温度为Tk;
②若用夏比V形缺口试样,则对应于冲击功为15英尺-磅(20.34J)的Tk用V15TT表示;
③或用断口面积上出现50%结晶状断口时的温度为Tk,以50%FATT表示;
④还有以冲击功曲线开始上升的温度来定义Tk,为零塑性转变温度,用NDT表示。显然,Tk因选用标准不同而异,使用Tk时,一定要注意定义Tk的标准。
其他试验:传统的弯曲冲击试样过小,不能反映实际构件中的应力状态,所以不能满足特殊要求。50年代起,先后提出了落锤试验和动态撕裂试验等方法,实际上都是使用大型夏比试样的弯曲冲击试验。
落锤试验(DWT)主要用于测定金属钢板的NDT,试样的厚度与实际使用的板厚相同,并且宽度加大。动态撕裂试验(DT)用来测定动态撕裂功和NDT。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冲击试验
吸收能量是指摆锤撞断冲击试样所消耗的能量,也就是冲击试样断裂共吸收了多少能量。
冲击试验是检测摆锤到最低点时的制动能量,吸收能量就是无试样时的能量(也就是最大能量)—制动能量=试样吸收能量,这个能量也就是试样的冲击功。
韧性越好也就是冲击功越高,即试样断裂所需要输入的能量就越大,也就是越不容易断裂。通俗点说就是力气小做的功少的话打不断试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