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
历史意义:这首中国人民的战歌,以那嘹亮雄壮、顽强向上的旋律和富有巨大号召力的音调,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放全中国,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扩展资料:
创作技巧
在《义勇军进行曲》中,聂耳巧妙地将田汉的自由体新诗谱成节奏铿锵有力、音调高昂、结构独特的新型战斗进行曲,别出心裁地将西洋大调音阶与中国传统五声音阶高度融合,得以从艺术上创新。
此外,《义勇军进行曲》还采用了偶数单拍子,一字一音的明确节奏,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义勇军进行曲》
背景
义勇军进行曲的背景是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意义
《义勇军进行曲》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扩展资料
1935年,随着《风云儿女》在各个影院的播映,《义勇军进行曲》立即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定期安排播放该曲。
此外,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该曲。并且在苏联、法国、捷克等地,《义勇军进行曲》被灌录成唱片并翻译成不同语言,歌名则大多翻译为《起来》(CHEE 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