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之是什么意思

2024-11-27 01:24: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笃行之:切实的实行。

出自:战国·孔伋《中庸·第二十章》

节选: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翻译: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的实行。

扩展资料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孔伋所作。

书中内容肯定了“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中庸》所论乃天道、人道的最高深又最恒常的道理。中庸是循中和之道而为之。其通篇的主旨是论中和,探讨致中和的方法。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人的可教育,就在于能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中和。就《中庸》一书而论,可知中庸既是最高的大道境界,也是处理问题的最正确的思想方法。

回答2:

把学习到的正确道理用于自己的行动中。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回答3:

先介绍一下“笃行”,“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再说“笃行之”,“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之”,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4: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回答5:

笃行 [ dǔ xíng ]

释义:

1、切实地实行。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翻译:广泛地学习,没有止境,忠实地实行,不知疲倦。

2、行为淳厚,纯正踏实。

出处:《南史·文学传·岑之敬》:“母忌日营斋,必躬自洒扫,涕泣终日,士君子以笃行称之。”

翻译:母亲的忌日每天吃斋念佛,亲自打扫房屋,常常哭泣一整天,士大夫都说这样的人真是行为淳厚,纯正踏实。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笃信[dǔ xìn] 

释义:忠实地信仰;深信不疑。

出处:明 方孝孺 《答胡怀秀才书》:“﹝仆﹞笃信六经有所为也。”

翻译:只要深信六经的道理就能有所成就。

二、博学[bó xué] 

释义:

1、广泛的学习

出处:《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2、学识渊博

三、全神贯注[quán shén guàn zhù]

释义: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