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用之前中国男足输球之后5台的主持人的话解释吧,中国的足球注册人口只有十几万,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并不是说我们人口多就踢足球的人就多,足球运动员基数小,之前不受重视是一个很大的因数。大家都是将它当作一个娱乐,如果为了升学体育特长生,田径项目要容易很多。
还有就是基本政策问题,虽然一直在呼吁大力发展体育,但是国内的体育设施建设还是很差。真正体育设施建设好的大部分是从高中开始的,这和其他国家从小训练有很大差别。而且,在小时候家长认为适当运动是好,但是如果你当成生活来看待的话,家长会认为不务正业,在国内,大部分家长还是认为小孩子成长只有读书应试这一条路。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靠体制内的集体圈养,封闭式的长期训练,使得中国的三大球至少是在亚洲级别的大赛里所向披靡,令对手心服口服。而如今我们的三大球(至少是篮球、足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向了市场化、职业化的道路,虽然职业化程度不高,但至少积攒了数十年的市场经验(今年CBA走向职业化整整20年),如此这般我们的三大球项目反而每况愈下在亚洲都不行了。以上两种体制的前后比较(有人也会拿朝鲜的女足作为例证),从表面看似乎体制也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有时候,中国的职业体育的很多问题就是这样,存在很多的悖论。
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中国选择职业化的道路是错误的决定。西方发达国家在职业体育层面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来充分发挥职业体育在市场中的价值并取得成功,绝非只是一时的偶然现象,他们长达百年的历史积淀已经为一些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总结了大量的普世性规律,尤其是在现代性的全球化之下,这些优秀的制度模式一旦适用,就会立即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就连西方文化界或者哲学界都认为,西方的文化正在逐渐走向没落(斯宾格勒语)失去其统治。这种没落在于西方资本主义主导文化精神即理性主义致使人与人之间的物化,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悲观。而吉登斯却认为,这种统治的失去正是现代性全球化的结果。阳光之下,并无新事。问题是,我们已经走过、实现现代化了吗?我们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我们认为,恰恰是这种存有普世价值规律的制度在适用于当下的中国职业体育制度时,被所谓的走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道路所误读,这种拿着民族主义的眼光来对待一个现代性的、普世价值的问题,必然会有违一个项目内在的、本质的发展规律。
拿中国篮球为例。早在2008年就应该换血实现新老交替的时候,王治郅、朱芳雨等一帮老将为了协会或篮管中心的竞技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政治需要,依旧征战各种世界大赛,直到去年兵败马尼拉,才如梦方醒地意识到现在的中国男篮是应该改朝换代了。而这一改,就改成了本次亚运会全副年轻球员的面孔,乃至被人诟病关键时候缺乏主心骨,缺乏一名有经验的老将的引领。宫指导自然有其指导上的失误,可是以违背篮球基本规律来打造和发展球队的做法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从一开始就违背规律,现在也只能这样以违背规律的做法继续违背,因为我们本身已没了规律。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走现代化的道路。已经使得中国职业体育没有退路可言,只能沿着职业化、市场化的思路不断往前走。不断地回顾以前,甚至追忆计划经济体制的过去的美好,只会不断延长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国务院这次可以被认为史无前例地从体育系统外部来改革体育产业的发展问题,既是一种制度上创新(在体育事业和产业的辩证问题上,易老师曾经说过“体育产业的最大问题在于一个需要多系统、多部门参与的领域,却只有体育系统内部在搞”),更是一种面对现代化、文化滞差阻碍发展的无奈和倒逼。中国职业体育的发展出路之一是要去中国特色,我们唯一的特色就是遵循项目本身的基本运动规律。
首先中国人天生肌肉类型之类的就不够外国人好,再配合上我们只选身高的选才制度,篮球基本上没希望,足球方面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打,像上面说的,器材不够,时间更加不够,因此导致少人踢,踢得好的难选出来,还是选才制度方面的问题,排球就更不用说了,玩的人少,懂的人也不多,场地难找的要命。
总结下:1、天赋2、选才制度3、国家政府赋予的场地
身体素质差,暴发力及反应速度都不够,易冲动不虚心吸取经验教训,训练强度低方式不一定正确,进球队不一定是能力也可能是靠关系。
中国人善于用巧,而足球,篮球,排球并非巧可至,故如此。但乒乓为巧所致,故兴盛